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头条

县政协委员专访

发布日期:2024-03-04    作者:   来源:陵川县大数据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把握好保护与开发关系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县政协委员 刘燕虎

近年来,陵川县委、县政府以最大决心、最硬举措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七大攻坚行动”,坚持不懈节能降碳减排,陵川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得到了有效保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陵川注解。为进一步回应好“两山”转化的重大课题,协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打好生态牌,将“两山”理论做优做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总体规划上更加明确“全域美丽”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构建王莽岭龙头景区核心、县城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全域旅游大环线,以及地质奇观、湖光山色、康养度假、乡村休闲、古建研学、县城游憩等主题片区,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在打造“两山”理论样板区方面争当三好生。

二、把稳康养舵,将文旅融合做实做精。文旅康养是我县加快转型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要更加坚定地依托自然禀赋,全力发展交旅康养、农旅康养、森林康养、体育康养、中医药康养产业,实现点、线、面整体发力,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全力推进,将全县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建设规划管理,不断提升“龙头引领、一路串联、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三、走好发展路,将绿色经济做大做强。在涵养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加快中药材全产业链提升,进一步增强我县中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抓好中药材冷链仓储中心项目的序时进度和达产达效,搭建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中药面膜、牙膏、精油皂等康养产品的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工作,加快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将绿色经济做大做强。

“千万工程”引领  走好乡村振兴路

县政协委员  郭福森

学深悟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需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因地制宜转化运用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各领域,探索找准走好适合我县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加快特优产业发展。要围绕中药材、蔬菜、生猪、家禽、肉羊、中蜂等特优产业,发挥东部乡村生态气候资源优势和西部乡村良好土地资源优势,壮大基地规模,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专业镇、专业村,加快实现全产业链提升和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二、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要对照省、市安排部署,科学制定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扎实开展以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精品片区和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三类村建设。

三、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常态化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推广清单制、积分制和数字化治理方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新时代文明乡风。

“多点发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县政协委员  貊泽彦

县委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十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做好产业转型文章”,明确指出文旅康养产业是我县加快转型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为全面推进我县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发挥绝对优势,提供要素保障。在人才要素上,明确专人专班专责为招商项目全程提供“有求必应”式的“店小二”服务,创优环境引进专业人才。在土地要素上,做好镇村规划编制,在守牢耕地红线基础上,盘活用活农村闲散用地,合理推进土地农转用。在资金要素上,推动项目建设转由市场为主、政府配套模式,试点引入民营资本。

二、不断丰富产品业态。从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品牌打造方面,推进特色品牌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特优化。将本土特色与现代生活相互结合,将传统元素与新潮思维融于一体,研发丰富文旅产品,构建文旅发展新业态。引导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多元销售体系,精准营销推广品牌。

三、持续提升民宿品质。提高行业规范、标准要求和软硬件配置,加强民宿行业统一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农家乐品质,促进全县民宿产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采取统一规划建设民宿群落或者吸引外来人员开发特色民宿等形式培养中高端民宿,融入本地特色文化、特色资源,做好“民宿+”文章,形成民宿特色。加强行业部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展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提高民宿服务技能和品质。

多元共进 多业融合 以中药材产业振兴点燃县域经济绿色引擎

县政协委员  冯泽昱

近年来,我县以“扩规提质、补链强链、融合引流”为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要进一步发挥中药材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建议在基地建设、精深加工、融合发展、科技转化四个关键环节做文章。

一、推进基地扩面增量。以百万亩连翘基地建设、连翘育苗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为牵引,持续加强与中成药生产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化订单生产模式,扩大种植规模,降低市场风险。

二、完善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补链强链,激发绿之金、兰花中药两大“链主”企业优势,以点带面,以面促链,领航产业升级。以申报续建国家级山西道地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契机,力争引进更多中药提取或中成药生产精深加工企业落地陵川。

三、大力培育融合业态。充分释放我县中药材文旅康养省级专业镇在资金、政策、影响力等方面的红利,坚持走“中药材+”一产带多产的“融合化”业态创新之路。不断培育中药材+农业、+文旅、+康养等新型业态,形成“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之势,提升全产业链产值。

四、坚持科技创新赋能。谋划建立“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为引进人才、技术和项目搭建平台。启动陵川连翘GAP基地以及“三无一全”道地中药材基地认证,拿到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聚焦我县在中药材种植、生产等领域短板,开展集中攻关,切实提升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打好“三张牌” 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县政协委员  都 丽

近年来,我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统筹实施,积极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陵川样板,但仍然存在责任体系不够严密、政策运用不够熟练、政策兑现不够及时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打好“主动牌”,以更强合力创优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纵横协同、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加大数字政府推进力度,加快数据归集,实现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企业同类数据填报次数,提高审批效率。多角度宣传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典型事迹、先进做法,激励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打好“组合牌”,以更实举措创优营商环境。把“全周期管理”方式引入营商环境工作,形成“下达任务—全面落实—检查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模式,客观实际推进营商环境考核。仔细推敲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梳理出与我县招商引资大盘相关的政策措施,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将其作为打好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攻坚战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一招。

三、打好“特色牌”,以更高标准创优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全要素保障为突破口,创新强有力的办法和举措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微型纪录片、实景体验、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外推介我县营商环境理念,宣传重商亲商具体举措,塑造充满人文活力的城市形象。

聚力“宜居宜养”  打造高品质康养县城

县政协委员  赵 毅

为进一步提升县城的生活品质、彰显文化特色、增强文明风范,夯实康养县城的底蕴,提升吸引力、集聚力、承载力,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根基。一是注重补短板。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垃圾收集填埋、通暖通气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全覆盖和高效能。二是注重提品质。通过升级改造,加强周边环境治理,改善县城部分道路路面不平、电线乱搭、街面老旧、脏乱差等影响市容的问题。加强绿地、公园、广场建设,完善空间布局,提升宜居性。三是注重扩容积。通过元素补齐、功能完善、区域扩容,进一步扩展城域面积,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推动G342改线、加强西溪文化旅游区整治建设,将云谷图水库纳入县城建设范畴。

二、彰显人文气韵。坚持以文塑形,推动文化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要延续县城的“文脉”,推进文化元素导入县城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公共建筑改造,使城市空间与环境更富文化内涵。要塑造自强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范,深挖历史文化元素,加强歌曲、剧目收集创作,举办文化节日,提高县城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三、提升全民素质。要在创建文明县城上用心用力,从理顺机制、完善制度方面着手,不断丰富社区党建内容,创新社区治理效能,完善社区功能配置,强化社区网格作用,突显社区的居民属性,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性。

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县政协委员 吴巧丽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片区共建、产业抱团等一系列做法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标“千万工程”的目标和要求,还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选优班子强“生血”。要优化村“两委”干部结构,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行列。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要提升能力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增强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农民致富的本领。

二、发展产业强“造血”。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以“土地合作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经营型”等为主要模式的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找准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三、盘活资产强“活血”。坚持因地制宜,引导各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体制体系以及加强“三资”管理,最大限度盘活村集体资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遍地开花”。

四、加大扶持强“输血”。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县级要综合采取整合涉农资金、优化政策体系、加大金融供给等系列手段,不断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途径。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县政协委员  王志杰

近年来,我县持续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重点解决了基层治理“人、治、物、效”等突出问题。但仍存在基层组织的“牵引力”不够、基层干部的“驱动力”不足、基层治理的“助推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强基层治理“指挥部”。优化组织体系,将分布较近、资源相似的村、合作社聚点成片,实现治理共享。加强组织建设,完善优化党群服务中心设施、功能,让其有生命、有温度。创新党员管理,探索实施“家庭捆绑式”考核,把家属表现列入党员积分,起到“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激励效果。

二、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选优配强队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村领导班子;用好“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为青年人才提供广阔舞台。提升干事能力,分层分类专题实施精准培训,发挥离任村干作用协助年轻干部开展工作。坚持严管厚爱,加强对农村“三资”、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健全农村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使其安心工作、用心干事。

三、延伸基层治理“发展链”。依托文旅产业,实现“路、景、村、业”系统谋划,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扩面的文旅康养示范带,带动增收致富。开发集体资源,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党支部带头运作、党员带头示范、全体股民受益”的方式,实现稳步增收。整合涉农部门政策、资金,每年扶持发展一批集体项目,增强集体“造血”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