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陵川县贯彻落实林武省长晋城调研
指示讲话精神的责任分工》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陵川县贯彻落实林武省长晋城调研指示讲话精神的责任分工》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陵川县人民政府
2021年6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陵川县贯彻落实林武省长晋城调研指示
讲话精神的责任分工
5月17日至18日,在参加2021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林武省长深入我县,就太行旅游板块、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林武省长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在项目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培育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十四五”转型出雏型作出更大贡献。为贯彻落实林武省长调研指示重要讲话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实落地,现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如下:
一、做优做强文旅康养产业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太行旅游板块建设。
目标任务:做强做优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推进太行旅游板块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工作措施: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假”的思路,通过全境整合旅游资源、全域布局景区景点、全面创新旅游产品、全力满足游客需求、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让陵川文化旅游更加优化、空间更加有序、产品更加丰富、产业更加发达,努力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县级责任领导:吴春梅;责任单位:县文旅局;责任领导:郭秀军;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关于康养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进一步优化康养产业布局。
目标任务: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依据森林植被分布、生态功能分区、康养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交通条件等,整体构筑“一心牵引、一带串联、两区互动”的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结构完整、区域优势互补的康养产业大格局。
工作措施:
1.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县城功能,整体布局康养业态,打造城东羊河生态廊道、城西西溪康养度假区、城南生态康养谷、城北中药材康养产业园、城中崇安寺片区休闲不夜城,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康养功能片区,将陵川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养、宜游”的高端康养度假中心。
2.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的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加快推进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五大配套系统建设,精心打造“太行山上·太行人家”系列康养特色村落,建成康养业态多样的“太行一号”康养产业带。
3.以大王莽岭景区建设为龙头,对王莽岭、佛子山、棋子山、凤凰欢乐谷、黄围山、上云台、武家湾等景区整体规划、整体布局、整体提升,集中打造东部生态康养片区。依托乡村特色和人文历史资源,以礼义金元古建、平城新型工业、西河底有机小米、秦家庄健康种养等传统产业为基础,开发古建文化、非遗展示、文创产品、农业观光、乡村体验、民俗体验等康养业态,整体打造西部乡村康养片区。
4.做强县城高端康养度假中心。在放大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县城要素集聚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在放大空间上,按照“适度超前、开发一片、建成一片”的原则,进一步拉大县城框架,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建成10万以上人口的大县城,为康养发展拓展更广阔空间。在完善功能上,立足“康养县城、避暑山城”定位,推动实施城南体育公园、城南新区康养谷、西溪里康养小镇、崇安寺文化旅游康养和菊巘山康养基地等项目,丰富“养身、养心、养性、养智、养德、养体”康养元素,全面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在提升品质上,坚持“东西南北中、一片区一主题”,优先在建设用地供给、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上加快布局,突出风格设计、风貌管控、风景构建等特色靓点,建设集医养、食养、康体健身、自然教育、康养旅游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城高端康养度假中心,使县城更宜居宜养、宜业宜游。
5.做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康养带。以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快旅慢游深体验”的现代旅游交通理念为导向,以浙水、松庙为龙头,精心打造“太行山上·太行人家”系列特色康养村落,重点发展康养疗养、康养中医药、康养体育、康养食品、康养游憩等产业,把业态多样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康养带打造成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风景带。
6.做特东部生态康养片区和西部乡村康养度假片区。依托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和潞城镇、六泉乡、古郊乡、马圪当乡、夺火乡区域内的地质遗产、山水风光、溶洞奇观等自然资源,重点发展康养疗养、康养教育、康养体育、森林康养游憩等产业,形成集康复、养生、自然教育、运动、旅游为一体的东部生态康养片区。依托西部乡村特色和人文历史资源,以附城镇农耕体验特色康养品牌为引领,串联杨村镇、礼义镇、西河底镇、崇文镇、平城镇康养设施,重点发展康养食品、康养文化、康养游憩等产业,形成集历史文化、农耕体验、养生、医疗、旅游为一体的西部乡村康养度假片区。
〔县级责任领导:毋胜利、吴春梅;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文旅局;责任领导:肖新德、郭秀军;责任科室:综合股、社会股、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不断丰富避暑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等业态,着力做强康养小镇、社区康养综合体、康养村落等载体。
目标任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织筹办多项体育活动赛事,实现医养康养相结合;加强棋子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王莽岭景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浙水、丈河和松庙等森林康养人家为引领,示范带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30个太行人家康养特色村建设。
工作措施:
1.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发,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夯实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2.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围绕“一城一区一山一带”四个关键,整合优势资源,补齐水、电、通信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尽快完善地方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和经营,精心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康养产品供应体系,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3.牵头组织开展多项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参加晋城市第7届全民运动会;积极筹备陵川县太行丈河车谷自行车大赛、晋城“白径古道”全民健身登山大会等赛事活动;对接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建立工作站,推动山西中医药大学陵川康养服务基地建设。同时,积极与陵川籍在京医学博士签订为乡服务协议,改善我县高级医务人才和专家短缺以及学科建设薄弱等问题。
4.完成30个太行人家康养特色村的规划策划,坚持“差异化原则”,打造30个具有地域特色、主题突出、个性鲜明的精品康养村庄。
〔县级责任领导:赵永胜、吴春梅;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体局、县林业局;责任领导:郭秀军、董国斌、郝晋锋、王小军;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综合股、医政股、资源科;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康养设施和配套服务,推动康养与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目标任务:深化文旅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文旅康养产业市场体系,6月30日前完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交通附属工程,实现通车运行,12月31日前完成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五大配套系统建设。
工作措施:组建陵川县文旅产业投资公司,对全县康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进行整体开发,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力度,引进现代化旅游企业,加大对王莽岭景区、凤凰欢乐谷景区、黄围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持续引深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专业团队运营的机制,将建成后的30个康养特色村,统一纳入市级太行人家运营平台,实现市场化运营。全力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及五大配套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PPP项目投资空间,将项目纳入PPP建设范围,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资金,缓解县财政还款压力,解决项目融资难题。
〔县级责任领导:吴春梅、马丰;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交通局;责任领导:郭秀军、苏红岗;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工程股;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加快将康养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
目标任务:依托独特的康养资源,强化核心引领、片区集聚、多点支撑,加快形成凸显陵川康养特色、功能完整、优势互补、绿色高效的特色康养产业,全力打造全国康养样板县。2021年底建成丈河、浙水、松庙等9个高品质康养特色村,“十四五”中期建成30个康养特色村,“十四五”期末带动发展100个“康养特色村”、1000家“太行人家”,形成“百村千家、康养陵川”发展格局。
工作措施:
1.打响“清凉圣境、康养陵川”旅游品牌。依托陵川独特的康养资源,加强太行云顶王莽岭国家级康养基地建设,提升棋子山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产业示范带为引领,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建设一批康养人家,在“康养+”上做文章,健全康养疗养服务体系,强化核心引领、片区集聚、多点支撑,加快形成凸显陵川康养特色,功能完整、优势互补、绿色高效的康养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向全域康养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康养产业样板县。
2.加强太行云顶王莽岭国家级康养基地建设。整合王莽岭、锡崖沟、昆山、刘秀城、黄围山5个景区景点,深入挖掘锡崖沟挂壁公路的“当代愚公精神”,依托凉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负氧离子含量,发展康养疗养等产业;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质遗迹、动植物等资源,开发大康养系列旅游产品、民俗文化体验、禅宗和周易养生文化为主导的康养产业。
3.提升棋子山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开展山地户外运动、自驾车房车营地、亲子拓展训练、休闲垂钓等体育活动,举办围棋文化节和连翘节等文化活动;开发“五花芯”党参、连翘、黄芪等中药材为主的药膳、党参茶等康养食品。
4.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康养小镇。依托丰富的康养资源和特色产业,规划附城、古郊、夺火、六泉4处康养小镇,明确发展特色,将附城镇打造为太行人家小镇、古郊乡打造为山水森林小镇、夺火乡打造为山居田园小镇、六泉乡打造为中药文化小镇。
5.健全康养疗养服务体系。以现有的医疗机构和养老产业为基础,将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康复养生进行有机结合,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提高医疗和养老服务质量,形成集森林疗养、滨水疗养、风景疗养、中医药疗养于一体的多元化康疗产业发展格局。满足多样化需求,丰富全县医疗和养老产业产品类型。
〔县级责任领导:毋胜利、吴春梅;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文旅局;责任领导:肖新德、郭秀军;责任科室:综合股、社会股、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二、加快推进王莽岭景区及浙水康养特色村建设
(六)把“项目为王”理念贯穿文旅融合发展全过程,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开发格局,整合文旅资源,提升设施服务,加快国家5A级景区创建步伐,将王莽岭景区打造成太行旅游板块的龙头景区。
目标任务: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太行板块龙头景区。
工作措施:完成锡崖沟安置居民生活区、挂壁公路及河道综合治理、卧龙场游客中心、极顶登山及环形步道改造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和索道、太行水镇等重点经营性项目建设,形成极顶、锡崖沟、卧龙场、古郊4大重点片区,具备5A级景区的申报条件。
〔县级责任领导:毋胜利;责任单位:太行云顶公司、县文旅局;责任领导:赵新龙、郭秀军;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深度挖掘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有的自然生态禀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建筑外观与周边山川地貌融合协调,以全局的高度、专业的深度和系统的广度,进一步叫响景区品牌,促进旅游消费。
目标任务:以浙水、松庙和高老庄等森林康养人家为引领,聚焦本地人文和自然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活化利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度挖掘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有的自然生态禀赋,高品质打造精品工程,高质量提升运营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景区品牌,促进旅游消费。
工作措施:
1.聘请一流的策划团队和设计团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景区内的建设项目,做到景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建筑外观与周边山川地貌相协调。
2.注重项目建设和景区运营策划并重,突出市场化运作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经营性项目和景区周边村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打响叫亮景区品牌,促进旅游消费。
3.以太行1号旅游公路为依托,积极打造周边有条件的康养村,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动群众讲故事,并以灵活多样的载体、手段多方呈现,展现陵川独特的文化魅力,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县级责任领导:毋胜利、吴春梅、尹小强;责任单位:太行云顶公司、县文旅局、县农投公司;责任领导:赵新龙、郭秀军、孔笋;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投资项目部;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八)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放大浙水村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古建优势、人文优势,赋予康养村更多的文化价值,以文化引领康养产业发展。
目标任务:不断挖掘浙水的古商贸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赋予其更多文化价值,引领康养产业发展;以古商道文化为主题,打造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具有浓厚晋东南传统建筑文化的院落式时尚康养古镇;完成旅游接待中心装修工程,并开始运营。
工作措施:
1.按照一带、一街、一镇、一心、两区、一产业的总体布局,实施阳马古道文化康养体验带、太行晋豫古商街、浙水民宿古镇、综合服务中心、峡谷探秘生态休闲区、森林康养登山健身区、中草药种植示范区建设。
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大力推动各项康养工程落实落地,力促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赢。
3.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古院落和集体回收房完成修缮并投入运营,矿泉水厂和游泳馆完成提质升级。
〔县级责任领导:吴春梅;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六泉乡政府;责任领导:郭秀军、申君良;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九)做好浙水村建筑和运营的设计规划,进一步挖掘资源、突出特色、提升标准,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住下来。
目标任务:整体规划设计打造“颐养浙水、康养浙水”云锦系列康养特色村,坚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农为本,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发展阶段,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风情风貌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持续增强古镇浙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工作措施:按照淇水流年迎客区、阳马古道待客区、封印时光留客区产品策划,完成旅游服务中心、太行农事旗舰店、浙水书院、创驿集市、古驿水街、人民公社民宿、马夫粮道、酒坊、醋坊、忠字民宿、河岸精品民宿、药茶体验馆、驿客空间、魔幻水世界、太行大峡谷徒步道及配套设施等康养项目建设。
〔县级责任领导:吴春梅、尹小强;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农投公司;责任领导:郭秀军、孔笋;责任科室: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投资项目部;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十)在保证浙水村村民致富的前提下,完善运营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合作机制,全面盘活集体资金资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目标任务:理顺县农投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的投资、合作、经营模式;坚持理念先行、规划引领,通过市场化运营、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塑造好“太行人家”民宿品牌,让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发展壮大浙水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构建起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基本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需求,以此盘活集体资金资产,使乡村旅游成为浙水村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措施:
1.成立专业化运营公司,持续引深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团队运营机制,统一纳入市级太行人家运营平台,实现开门营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2.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加快矿泉水厂、游泳馆的建设;加快承包地流转、采摘园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宅基地、农民房屋,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完善“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体制机制,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村级账务,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康养步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促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赢。
5.将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业相结合,块状发展、体现特色、集聚规模,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相结合,大力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赋予乡村更多的时代及文化内涵。
〔县级责任领导:赵永胜、吴春梅、尹小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农投公司、六泉乡政府;责任领导:董国斌、郭秀军、孔笋、申君良;责任科室:经管站、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服务中心、投资项目部;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十一)围绕“药食同源”,深度开发药茶产业,力争做成山西药茶的代表。
目标任务:加大药茶产业开发力度,建设300亩以上标准化茶园、药茶体验园各1处,全县药茶产量达到100吨,药茶产值突破2000万元。
工作措施: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药茶企业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提升药茶产量和质量。
2.建设陵川药茶产业集聚平台,投资3000余万元,在陵川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区建设药茶标准化厂房10000㎡,积极引进药茶企业入驻发展。
3.支持药茶企业开发药茶新产品,逐步形成连翘绿茶(不发酵)、乌龙茶(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黑茶(后发酵茶)全工艺覆盖,不断提升陵川药茶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县级责任领导:赵永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责任领导:董国斌、郭俊锋;责任科室:多种经营股、重点项目办公室;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三、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
(十二)把开发区工作长期抓在手上,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不断提升项目投入产出水平,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目标任务:新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完成6个,“三个一批”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5亿元。
工作措施:确立年度重点项目,建立领导班子分包项目制度,明确推进项目建设任务,成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实行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县级责任领导:毋胜利、赵兴顺;责任单位: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责任领导:鲍永庆;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工作要求
(十三)要认真学习把握实质。学习贯彻和落实林武省长到我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是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在把握讲话核心要义、全面系统理解上下功夫,结合实际,认真查找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抓好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坚定性。
(十四)要强化执行力。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把握时间节点,按照任务化、项目化、工程化要求,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十五)要强化跟踪推进。县政府办将组织专项督查,定期开展调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县级责任领导。各责任单位要对照责任分工,以书面报告形式逐月逐项梳理工作进展,于每月28日前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政府办督查股(31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