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1251”发展战略,持续抓牢“五大牵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扎实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综合
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8亿元(现价),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3.9%,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6.8亿元,增长8.9%,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2.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5.1亿元,增长6.1%,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4%(见图1、图2)。
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4.3亿元,增长8.7%;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增长9.7%。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完成5.3亿元,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下降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完成5.2亿元,增长4.8%;金融业增加值完成3.5亿元,增长13.7%;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6.7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0.5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6亿元,增长6.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396元,增长4.0%。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5109万元,增长0.8%(见图3)。其中,税务系统收入完成42323万元,下降9.3%,占财政总收入的65%;财政系统收入完成22786万元,增长27.3%,占财政总收入的35%。税务系统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0767万元;消费税完成64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5267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910万元;资源税完成6935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完成848万元;房产税833万元,环境保护税完成136万元;其他税收完成5191万元;税务系统非税收入完成1372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088万元,增长5.0%(见图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930万元,下降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9.7%;非税收入完成24158万元,增长1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338495万元,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5%;公共安全支出增长4.2%;教育支出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下降32.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9.5%;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8%;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90.9%;农林水支出增长3.3%。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88436.1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06998.8万元,增长3.7%;林业产值11969.6万元,增长0.1%;牧业产值61891.6万元,增长5.5%;渔业产值416.8万元,增长1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159.3万元,增长4.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0894.2公顷,同比增长0.02%(注释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356.8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877.42公顷,核桃面积1293.64公顷,园林水果年末果园面积366.34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夏粮种植面积42.2公顷,秋粮种植面积25314.6公顷。秋粮中,玉米种植面积22109.8公顷,同比增长0.76%;豆类种植面积896.5公顷,同比下降2.3%;谷子种植面积1354.1公顷,同比增长1.9%,其他谷物15.5公顷;薯类种植面积938.7公顷,同比下降5.2%。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3396.29吨,增加24.1吨,增产0.03%(见图5)。其中,夏粮产量317.83吨,增产0.06%;秋粮83078.46吨,增产0.03%。
年末生猪存栏112519头,同比增长10.1%,生猪出栏179620头,同比增长6.8%;牛存栏1486头,同比增长13%,牛出栏678头,同比增长0.1%;羊存栏45619只,同比下降3.8%,羊出栏31718只,同比增长7.7%;禽存栏1923564只,同比增长12.3%,禽出栏1265589只,同比下降29.9%。
全年主要畜禽产品总产量达到38310.79吨,同比增长11.3%。其中,猪肉产量14174.201吨,同比增长8.7%;牛肉产量109.801吨,同比增长1.6%;羊肉产量456.314吨,同比增长10.3%;禽肉产量1815.294吨,同比下降28.7%;禽蛋产量21755.178吨,同比增长18.8%。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28.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16%(注释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67公顷;四旁植树145万株;育苗面积200公顷。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91万千瓦,同比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较上年净增3家(注释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见图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5%,非公有制企业增长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4.7%,重工业增长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2120万元,下降7.8%。其中:煤炭行业94559万元,下降3.1%;化工行业63481万元,下降6.3%;医药制造业13508万元,下降4.2%;金属制品业54266万元,下降1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4777万元,下降1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8852万元,下降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5598万元,下降2.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7491万元,增长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267万元,下降45.3%;实现利润-1741万元,下降112.7%。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9.7%。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6家,完成总产值16047万元,增长25.3%;竣工产值14007万元,同比增长28.5%。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6.8亿元,同比增长10.8%(见图7)。其中:第一产业45973万元,同比下降22.2%;第二产业94104万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328094万元,同比增长16.4%。
全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2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累计完成投资253801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4.2%。
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年在库项目50个,完成投资151613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中:新建产业类项目投资完成16488万元。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3.7%。年末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单位11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2599万元,同比下降12.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4488平方米,同比增长4.8%。
五、能源
全县原煤(全社会)生产160万吨,同比增长11.7%;洗煤完成63万吨,同比增长9.9%;发电量(全社会)完成5.2亿千瓦时,下降1.9%;供热总量完成253.3万吉焦,同比增长15%。
全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18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线损1013万千瓦时,厂用电量1361千瓦时,全社会有效用电59505万千瓦时。根据用电用途,行业用电48727万千瓦时,占8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778万千瓦时,占18.1%。从行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1834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3.1%;第二产业用电35055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58.9%;第三产业用电11838万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19.9%。
全年能源消耗总量折算为43.2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
全年新增集中供热6220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
六、贸易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1.66亿元,同比增长3.4%(见图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3.0%。
年末全县限额以上的贸易业单位共74个,其中批发零售业55个,住宿餐饮业19个(注释7)。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餐饮收入完成0.6亿元,增长3.2%;商品零售完成5.4亿元,增长8.8%。
在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7.7%,饮料类增长21.2%,烟酒类增长7.5%,服装鞋帽、针、纺织类下降41.9%,化妆品类下降35.4%,金银珠宝类下降23.8%,日用品类增长24.5%,五金电料类增长23.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4%,中西药品类下降3.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7%,家具类增长45.3%,通讯器材类增长12.6%,石油及制品增长13.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2.2%,汽车类增长22.6%,其它未列明商品类增长996.9%。
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6225.2万元,同比下降17.1%。其中,出口总额完成16225.2万元,同比下降1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6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8公里,国道135.3公里,省道30.2公里,县道226.2公里,乡村道1333.3公里。
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655万元,增长9.4%;全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3267万元,同比增长5.9%。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5952户,增加6722户,增长3.2%;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3969户,增加7239户,增长8.3%。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下降0.9%。
年末全县旅游景点22处,旅游企业个数56个,旅游从业人员7193人,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901.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45.2亿元。
八、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60228万元,比年初增加134852万元,增长8.3%。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442258万元(见图9),比年初增加111611万元,增长8.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27756万元,比年初增加291280万元,增长66.7%。
全年全县保险费收入28287.8万元,同比下降0.2%。其中,人身险保费完成17292.47万元,车辆险保费完成6245.28万元,财产险保费完成412.56万元,农业险保费完成3186.32万元,其它险保费完成1151.17万元。
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317.61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人身险给付支出2729.27万元,同比增长23.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9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62所(其中教学点20个),幼儿园及其它34个。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332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4105人,高中毕业生1373人;初中在校生5444人,初中毕业生1917人;小学在校生9641人,小学毕业生1690人;在园幼儿4133人。
年末全县教职工2472人,其中,专任教师2127人,教辅人员191人,其它人员154人。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初中专任教师54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491人;小学专任教师9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44人,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88.06%。
全县科技三项经费支出达到184.68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245万的75.4%,同比下降24.6%。全年科技项目完成数12项,其中,市级1项,县级11项。
年末全县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3284人,其中,高级职称355人,中级职称1221人,初级职称170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有1个县级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6.1万册;1个文物馆,藏品件数13084件;1个电影院,全年放映收入达到156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27个,开放床位809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中卫生从业人员1123人,执业医师315人。村卫生室达到312个,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100%。全县儿童“七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97.42%。碘盐覆盖率达到100%、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97.5%、孕妇达到100%,碘盐合格率达到100%,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年末全县室内体育场馆2个,公共体育场2个。全县各级裁判员48人,其中二级裁判员15人,三级裁判员33人。全县举办运动会13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为90206户,户籍总人口达到245200人,比上年末减少1819人。根据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94087人,比上年末减少2625人。其中,城镇人口93705人,乡村人口100382人。全年出生人口1474人,人口出生率为7.54‰;死亡人口1564人,死亡率为8‰;自然增长率为-0.46‰。性别比为103.22(以女性人口为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化率达到48.28%。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3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4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5元,增长7.2%。(见图10、图11)
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7914人,基金收入完成38047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9547人,基金征收完成3637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8367人,基金征收完成1674万元。
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3625人,基金征收完成28621.51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9463人,基金征收完成8234.51万元;城乡居民参保194162人,基金征收完成20387万元。
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781人,基金征收完成1321万元。
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91人,基金征收完成297.3万元。
年末城镇低保人数320人,同比减少120人,全年城镇保障资金发放302.4万元;农村低保人数3691人,同比减少2947人,全年农村保障资金发放3782.7万元。全年集中供养特困对象361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1774人。
年末全县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6个,床位550张,收养各类人员361人。
全年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158人;享受定期补助人数2222人。优待对象户数114户,优待总金额241.76万元。全年安置1549个残疾人就业,累计安置2562人(注释8)。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保有量为51.24万亩。自然保护区35.35万亩。
年末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4%。
全年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7天,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3.9%,较去年提升0.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3ug/m3,同比(22ug/m3)增长1ug/m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3,同比(3.14)下降0.3%。
全年平均气温为10.4摄氏度,年降水量455.5毫米,年内最大积雪深度达到14厘米,年日照时数达到2245.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到51%。
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7起,死亡18人。其中4起属于安全生产事故,死亡4人。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8年到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图2)进行了修订。
4.农业农作物播种面积为上报口径,粮食产量为反馈口径。
5.森林面积为全县调查面积,覆盖率为省反馈数据。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为年报数。
7.限额以上贸易业单位个数为年报企业数加限额以上个体户数。
8.残疾人就业为动态数字,2024年口径有所调整。
9.除注明外,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