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县政协委员专访

发布日期:2019-02-25    作者:   来源:信息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整体布局   试点先行 全力推进我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

袁苏强

1、科学制定规划,以全域旅游为方向,带动各业融合发展。要从发展“大农业、大旅游”出发,守牢生态发展底线,高标准、前瞻性制定区域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规划,指导全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要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在政策优惠、项目整合、资金扶助等方面互助互通、统筹管理,使产业相互延伸、扩散、融合,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2、突出区域特色,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促进产业联动发展。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在全县产业整体规划布局下,分区分类集中连片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点带面提升传统种养业效益。要借势“互联网+”,提升我县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3、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品质为引领,夯实融合发展之基。要整合园区建设、国土整治、农村公路建设、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借助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契机,考虑建设古郊村旅游集散中心,加快赵马线古郊段升级改造步伐,修建双底、大双、古石和武家湾河道污染源处理设施,不断提升旅游设施服务功能。

4、搭健康养结构,以三级联动为抓手,打响“清凉圣境”康养品牌。要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康养结构,打响“清凉圣境”康养品牌。加大对试点村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给予政策倾斜,吸引精英人才、本土乡贤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来。

5、提升管理水平,以人才资源为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助推融合发展。要扶持发展乡土人才,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加快道路交通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丁磊

1、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一是打通对外大通道,通过协调推进东西方向“高陵高速”的连通,谋划建设南北方向“长治至云台山”高速公路,构建起“十”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通过对晋陵线、长陵线、坪曲线、陵修线和陵马线实施提升改造,进一步加强我县同中原经济区的联系,融入中原经济圈,进一步优化全县的交通路网结构,畅通对外出口,改善交通环境,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构建内部大循环。全力推进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项目建设,形成北起六泉浙水,途径古郊、马圪当、夺火、附城、礼义,形成环县城东、南、西的大U型环线。三是实现城乡大连网。通过“四好农村路”的不断推进,提升改造农村公路,疏通和扩大农产品交流渠道,促进农村发展,繁荣区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2、统筹实施,加快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机遇,借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县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将重点道路交通建设项目纳入省、市、县重点项目盘子,做到“项目、资金、人员、责任、时限”五到位。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加大推进力度,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强化督促检查,认真抓好工程招投标、现场管理、材料采购、资金划拨、设计变更等环节的专项治理工作。

3、多措并举,破解瓶颈制约。一是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建设资金,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省市补助范围;二是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融资改革,用市场的办法把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调动起来,提高资金保障力度;三是挖掘土地潜力,破解用地难题,通过“旧路利用”“空间位移”“增减挂钩”等措施,争取省市支持,破解制约公路建设的土地难题。

“五措并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李国林

1、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工业集聚新载体。一方面要先行打造平城生物化工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布局,成为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礼杨新型工业产业集聚区,积极与周边县市特别是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打造成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

2、强化招商引资,积蓄产业发展新支撑。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压实招商责任,在全社会营造起“大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主动对接,打好乡情牌、诚心牌,全力做好对外招商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成效;三是真诚贴心服务,设身处地帮助客商解难题、办实事,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成、见效,打造投资沃土。

3、狠抓项目建设,构筑转型发展新体系。一方面要瞄准传统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变“一煤独大”格局;另一方面要瞄准新兴产业行业龙头和前沿领域,集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精密铸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4、致力技术创新,引领创新驱动新变革。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陵工作;二是注重人才储备,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使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新品牌创建成为企业发展新动能。

5、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一是树立注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二是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鼓励支持企业专心创新创业;三是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鼓励市民上山下乡 借力推动乡村振兴

王新文 

1、要转变思想认识。生态资源、气候条件是我县未来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依托,也是不可替代、不能转移的宝贵资源,吸引外来人口到我县投资置业创业,是资源充分利用的现实途径。要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心态,广开渠道吸引城市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我县农村,发展避暑、休闲、康养、养老及生态农业项目。

2、要制定优惠政策。要制定政策,对市民上山下乡投资置业创业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合法地位,给予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特别要规范、简化房屋、土地、林地等资源的流转程序,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规范程序,保证农民、村集体及投资者权益依法依规得到保障。

3、要科学制定规划。组织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部门,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对全县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凋敝村庄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依据区位、资源、基础设施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将规划情况通过媒体进行发布,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同时,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避免盲目开发、无序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4、要扩大对外宣传。要把我县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优惠政策等内容制作成通俗易懂、方便传播的宣传资料,到周边的大中城市,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吸引有志之士到我县农村置业、创业。

5、要培养树立典型。要通过创优环境,精心服务,大力支持,培育树立一批城市居民到我县农村置业创业的成功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示范带动,把更多的城市人吸引到我县农村,促进城市人下乡,带动乡村繁荣。

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刘燕虎

1、“强”党建,深挖内生动力源泉。一是要着重发挥好支村两委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核心和带路人。二是要依托基层党组织力量,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强基固本,提高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帮助更多贫困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2、“帮”建设,提供内生动力支撑。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重点,持续大力支持村庄道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让贫困群众拥有直接的获得感,激发致富动力,为产业发展、持续脱贫提供必要条件。

3、“转”观念,夯实内生动力基础。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引导其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致富的志气。要帮助贫困群众培育健康、良好的发展理念,使其加快融入到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系内,转变发展思想,增强发展意识。

4、“扶”技能,找准内生动力路径。一是脱贫致富要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二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获得致富所需的基本技能。三是努力在扶贫产业的规划、培育、发展方面下功夫,并建立资产收益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

5、“聚”人心,体现内生动力价值。一是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计划的制定和扶贫项目的选择,使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更接近地气、更体现民意。二是让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产业的建设和实施中,让群众参与土地协调、环境保护、质量监督、验收评估等工作。三是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事务,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效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宁庆慧

1、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一要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切实为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二要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涉税业务自助预约、网上审批、自助办税制度。三要切实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壮大发展规模、 “专精特新”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

2、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一是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进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二是鼓励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招商,把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引进来。三是鼓励有识之士创业兴业。激活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脱贫攻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领域。

3、进一步破解发展瓶颈。一要着力解决“钱”的问题,建立健全担保体系,落实担保机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提升融资服务效果。二要着力解决“地”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自身挖潜,盘活存量,整理出可供项目建设的用地,为创业者提供便利。三要着力解决“人”的问题,让企业获得足够的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和企业员工。

4、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一要突出品牌化,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行业话语权、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二要突出生态化,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中药材、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三要突出集群化,促进企业形成群体、集聚发展,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小微企业配套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用足用好民生保障政策 做实做强兜底保障工作

宋红光

1、加强“三个衔接”,落实好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各项政策。一是加强制度衔接。对符合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符合扶贫条件的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二是加强对象衔接。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救助。三是加强管理衔接。民政、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协同做好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的信息比对、督查巡查、动态管理等有关工作,防止对能够通过帮扶脱贫致富但仍享受救助政策的现象发生。

2、加大“两项救助”,发挥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在兜底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一要继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完善“136”医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工作;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在全额资助其参加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比例再次救助,适当提高救助比例,最大限度缓解困难群众的医疗难。二要继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病、因灾、因学、因突发性事件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及时予以应急性、过渡性临时救助。通过加大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两项”制度在兜底保障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3、实施“一项行动”,开展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工作。要重点做好高龄失能老人、困难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将高龄失能老人和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兜住他们的生活底线;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并及时做好关爱保护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下大气力把连翘茶产业做大做强

许雪梅

陵川是全省中药材“一县一业”基地县之一,在中药材产业中,连翘是占据首位的骨干品种,在中药界素有全国连翘看山西,山西连翘数陵川的美誉。在近十年里,县委、县政府把连翘种植和野生抚育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持之以恒增投入、扩规模,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野生分布80多万亩,人工种植30多万亩的基地规模,显现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形成共识,高位推动。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连翘茶产业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结论和思想共识。把连翘茶产业开发当成富民强县的一个资源型新兴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规划、定目标、定政策,强力推进,力争早日见效。

2、组织团队,研究攻关。目前,连翘茶产业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度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还没有破题,应当聘请或委托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组成专业团队,对连翘茶产业开发进行科技攻关,制定产品标准,抢占产业开发的先机和制高点。

3、加大宣传,开拓市场。当前,制约连翘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场知名度低、认可度低。应当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媒体资源,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并以此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4、培养典型,示范引导。要集中优势资源,先行培养一批连翘茶产业开发的成功典型,探索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开发模式,靠典型的力量带动全县连翘茶产业的快速崛起,形成规模优势,造福山区群众,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