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基层治理“亮晒评”】马圪当乡大双村:深山小村庄 蝶变展新颜

发布日期:2022-09-02    作者:   来源:古陵红叶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大双村位于陵川县城东45公里处,距离马圪当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由大双、老后湾、地八洞河、寺铺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03户305人,其中常住人口58户188人。支部现有党员21名。全村耕地640亩,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小杂粮等;农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以种植、运输业、打零工为主;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公益林补助资金为主。今年,依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大双村实现了“质”的变化。

强班子建阵地 基层组织由“弱”变“强”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前,大双村支部阵地老旧破,不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两委”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职责定位不清晰、“头雁”效应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双村投资40余万元,提升改造支部阵地,实现了“五新八有十星”标准。持续加强班子建设,目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均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1名。“两委”干部职责明、分工清,组织活动规范开展,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

建制度强监督 权力运行由“乱”变“治”

过去的大双村因职责不明、制度缺失、权力失管,出现了违规办理财务支出手续、侵占村集体资金、群众补助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双村实现了党组织纪检委员、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和村纪检监察联络员“三员合一”,强化了村级权力运行监督。规范了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强网格解难题 干群关系由“疏”变“亲”

过去“两委”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服务群众意识差,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不够,存在“唯上不唯下,唯权不唯民”的现象,甚至出现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村民普遍反映的自然村蓄水池问题、道路安全隐患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一方面,村党支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成了老后湾自然村自来水蓄水池的修建、寺铺自然村水毁道路的维修,考虑到村情实际,又积极协调交通、水务等部门,实施了蓄水池建设、进出村口路面提升改造、路灯亮化等民生实事,解决了村民吃水、通路、照明等基本难题。另一方面,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构筑起1个网格党支部、4个网格党小组、9个党员中心户包联103户村民的网格管理架构,积极为残疾户吴四清免费申领了轮椅,为66位60周岁以上老人代缴意外伤害险,为83户280人发放救灾粮款,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好评,实现了服务人民群众“零距离”。

强整治展新颜 村容村貌由“脏”变“靓”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以支部周围环境为中心,大双、老后湾、地八洞河、寺铺四个自然村同步开展“六乱”整治,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5余万元,清理垃圾50吨,清理乱堆乱放32处,拆除违建、消除破旧裸露墙体7处,粉刷墙体21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9块,整修沟渠35米。同时,马圪当乡党政会议研究决定,采取村级分段负责、乡里补贴、对上争取的筹资方式,今年整体实施双底至大双的环境治理,彻底消灭“四堆八乱”,公路沿线种植桃、李、杏等本地树种,实现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既美化环境,又旅游引流,真正实现村庄风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强管理育民风  村风民心由“散”变“齐”

近年来,大双村发展乡村旅游,部分村民开办农家乐赚了“第一桶金”后,村里先后发展起14家农家乐。但因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各家自扫门前雪”,邻里纠纷不断,加之村党组织缺乏有效的领导力和威信力,大双村犹如一盘散沙,村风民风不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大双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深入推进了移风易俗,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强经济促发展 产业发展由“小”变“大”

坚持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推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上,针对大双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公益林补助资金的现状,聘请了专业规划团队,初步确定了“党建引领、路村共建、村景合一”的乡村振兴思路。同时,依托大双村山水资源优势,围绕文旅康养产业,构建了综合服务中心(老后湾村域)、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地八洞河村域)、鱼溪宿集(大双村域)、 云岭宿集(寺铺村域)一体发展框架。目前,正在挖掘开发“十八缸”旅游资源,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下一步,大双村将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支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党建文化品牌,培树先进典型,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