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基层治理“亮晒评”】附城镇:以工代赈促就业 乡村振兴添动能

发布日期:2022-08-10    作者:   来源:古陵红叶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县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附城镇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坚持“强化组织保障、科学规划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注重民生效应”工作总要求,高标准完成以工代赈南河河道治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治理效益明显提高、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乡村振兴不断前行的目标。

加强领导,健全项目管理体系

以工代赈南河河道治理项目位于附城镇东南10公里处的丈河村,总投资1172万元,其中中央以工代赈资金95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17万元,县乡统筹105万元。该项目资金大、时间紧、要求严,为推动该项目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分管副镇长、包片领导、财政所长、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等为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现场监督、资金管理、劳务资源、宣传教育5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施工前期各项手续办理、劳务需求登记、施工现场监督、资金使用流程、政策宣传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事项,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严格管理,畅通项目实施渠道

在项目实施中,附城镇严格程序、事事公开,严格监督、逐级审核,严格落实、保证绩效,对项目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对项目难点进行科学研判,保证项目符合民意、保障民生、绩效明显。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发挥村级自治、股份经济合作社民主议事功能,保证项目透明运行。二是广泛进行政策宣传,征集全镇各类劳动力务工需求信息,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保证务工供需无缝隙对接。三是创新项目建设主体,由丈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聘请有资质的“一队、一师、三员”(施工队长、工程师、质量监督员、材料保管发放员、财务管理员),搭建项目实施、管理和技术架构,严格材料购置竞价、物资出入库、资金使用审核等过程管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强化监督,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实行镇政府、村委会双重建设主体管理责任,聘请第三方监理,发挥群众监督职能,执行县局核准的五级监督管理体系。项目资金由镇政府、村委会双重监管,资金使用执行合作社造表申请、村委会公示申报、镇政府审核、县局核准程序,保证资金用有所值、运符所规、发之有实。质量进度由第三方和群众监督小组监督,发现问题报之有因、收之有应、改之有效,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有序推进。

注重实效,创新拓展赈济模式

坚持“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原则,优先吸纳“脱贫户返乡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半劳力和弱劳力”等“四个劳动力”,共吸纳劳动力201名,其中脱贫监测户、易返贫致贫户和其他低收入人群32人,占到了总务工人数的16%,发放劳务报酬218.8万元,发放比例占中央资金的23%,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村上的“老师傅”,手把手教技术,以工代训,培养当地浆砌石工、砼工、焊工、机械驾驶员等技工30人,并积极和县人社部门沟通协调,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技术工种开展专项培训,共培训3期110余人次,在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就业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附城镇将继续巩固以工代赈工作成效,谋划好“十四五”期间以工代赈工作,同时,在其他涉农资金项目、小微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借鉴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形式,不断放大以工代赈工作优势,进一步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