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礼义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形成常态化机制。在全镇“普通党员进党校”培训班上,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习课程,让农村党员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健全党委领导法治建设工作小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和落实党内法规制度情况。一是切实加强党委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镇党政办、平安建设办、司法所等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党政领导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年召开法治专题会议4次,班子会议听取全镇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次。三是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机关年度学法计划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要求机关干部每月学习党章与党内法规,学习与乡镇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全镇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和依法履职能力。
(三)坚持依法依规决策,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一是完善重大决策机制,明确决策的形式和程序。落实重大决策集体研究,深入论证和协调,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由法律顾问对重大项目、合同、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在涉及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上,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2024年度,共对6件镇政府合同、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有效预防潜在法律风险。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镇形成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今年礼义镇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按照“八五”普法规划,以“4.15”国家安全日、信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为契机,多次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网格员月例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普法宣传讲座。用“文艺+普法”的形式,将法律知识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开展晋城市“八五”普法百场法治文艺演出。2024年度,我镇开展不同类型集中宣传14场,发放法律知识读本、法治宣传资料6000余份,增群众法治观念持续增强,礼义镇文明守法氛围更加浓厚。
(五)落实督察整改优化营商环境情况。高度重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主动谋划研究,组织召开整改专题会议,专题学习《陵川县贯彻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调研式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文件精神,成立自查整改领导小组,对照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全面梳理所涉及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事项,以落实整改要求为抓手,明确责任科室,划定整改时限,制定整改目标措施,逐条逐项高标准抓好整改,确保问题按期整改到位。
(六)执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相关规定,自查剖析存在问题和制定改进措施情况。一是把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二是坚持把依法办事纳入民主生活会个人剖析材料事项和个人述职报告事项,督促班子成员依法办事,并将谈心谈话作为推动领导干部严格依法办事的途径,与党员干部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督促其依法办事、依法执法。
二、存在的问题
1对行政人员的法治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依法行政观念、规范执法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法治宣传教育感染力和吸引力不够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广大百姓的法律意识、自我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计划
1.从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拓宽法治宣传渠道,加大普法经费投入,切实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广度、深度及力度,努力营造全镇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强化法治培训,健全学法用法机制,提高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同时,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3.继续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法治建设这个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机制,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依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