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晋城市发改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派驻帮扶工作队进驻陵川县附城镇,以“强村富民”为目标,靶向发力、全链赋能,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全链条培育产业、健全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而持续的帮扶力量。
一、党建铸魂,制度固本,以规范管理筑牢振兴基础
工作队注重以规范管理为保障,持续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驻镇工作队长梁仁锁、吉敦云协助镇党委、政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包村干部“三支队伍”的日常管理。每周二组织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度会;每周四、周五与镇专项督导组对辖区村的台账资料及群众满意度进行循环抽查,现场把脉,同步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倒逼问题清零;联合镇党委和纪检部门,不定期对全镇驻村工作队员在岗住夜情况进行纪律检查,以严督实导筑牢作风防线。
二、蓝图引领,精准落子,以科学规划明晰发展路径
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队邀请专业规划部门,专项设计全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编制完成《附城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专项规划》,以前瞻性规划为镇域经济发展谋篇布局。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工作队精准发力:协调兰花酿造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玉泉八角井陈醋厂建设,并为其免费培训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协调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支持,成功帮助企业取得“八角井”商标所有权,为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扫清障碍。
三、借势聚力,破局开路,以多元争资激活造血功能
打破“撒胡椒面”式资金使用瓶颈,建立“中央预算内资金保重点、省级以工代赈促就业、市级专项补短板”机制。1200万元中央资金优先解决丈河村“水利制约农业”核心矛盾,修复河堤3.2公里、新增灌溉面积800亩;2023年600万元省级以工代赈资金支持的丈河村以工代赈项目带动180名群众就地务工,劳务报酬占比达41%;2024年200万元市级资金定向激活玉泉村“传统村落+非遗”价值;每1元帮扶资金带动3.2元产业产值,较传统帮扶效率提升2倍;2025年玉泉村以工代赈资金101万元;附城村“千万工程”资金600万元,南马村以工代赈专项资金680万元。一系列资金的注入,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打通销路,点石成金,以消费帮扶助力产品出村
工作队严格落实“五进九销”文件精神,多举措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落地见效。一是联动内部采购,发动市发改委机关及下属单位,将附城本地农产品纳入职工福利采购清单,以“内部消化”打通帮扶工作“第一环节”;二是拓展外部渠道,专程赴某部队开展农特产品专项推广,成功推动农产品“进军营”,促成部队食堂定点采购合作,既拓宽了销售路径,更深化了军民融合情谊;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产品专柜与机关食堂建立稳定供需关系,以“常态化供给”夯实帮扶成效,让群众持续共享发展红利。自2021年以来,累计帮助附城镇各村销售农特产品32万元,切实缓解了脱贫户农产品“销售难”的痛点问题。
五、心系群众,服务上门,以民生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针对后山易地搬迁小区4栋住宅楼外墙皮空鼓脱落的安全隐患,工作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通过快速汇报协调、高效推进施工、全程监督质量,仅用72小时便为180户群众彻底消除风险,守住居住安全防线。扎实推进“户户到、人人访”工作,累计走访群众300余次,建立“一户一档”精准台账:成功为脱贫户宰珍太孙子宰俊燕补报“雨露计划”,助其获得3000元助学金;15天内完成村级光伏发电项目绿证交易系统接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8万元;为133名县外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贴5.94万元,为40人办理稳岗补助5.36万元,切实减轻务工负担。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机制,精准消除3户易致贫家庭风险;联合县人社局开展“送岗上门”活动,助力42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以“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2.7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同时,为小区群众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高效响应群众诉求——暴雨夜接报后,半小时内便为群众修复故障车库卷帘门。截至目前,累计处理水电维修、生活求助、政策咨询等各类诉求123件,办结率达98.4%,群众满意度高达99.2%,以“快响应、实举措”让民生服务暖到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