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降水反复,秋收撞上“拦路虎”。面对不利条件,潞城镇抢抓雨歇窗口期,以“农户+主题党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方联动,迅速开启“抢收模式”。
农户是抢收的“主力军”。雨势刚歇,田埂上便响起了农机的轰鸣,农户们扛着农具、踏着泥水往田里赶,有的弯腰捡拾散落的玉米,有的操控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有的忙着将收割好的玉米装袋转运。“雨水不等人,多抢收一亩,心里就多踏实一分。”一位农户擦着额头的汗水,手里的动作却丝毫没停,脚下的泥土沾了裤脚,眼里却满是对收成的执着。
主题党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搭伴”,让党员干部有实践又有收获。镇村党员干部、志愿者们把主题党日的“课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直接搬到田间地头,重点聚焦村上弱劳动力的农户帮助抢收,他们分工协作,掰棒、装袋、运粮一气呵成,还跟着有经验的农户学农活技巧,从分辨玉米成熟度到掌握收割机简易故障排查,党员干部、志愿者们边干边学,手上磨出了茧子,却收获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田间知识”。“以前在办公室看报表,总觉得秋收是‘数字’,现在亲手掰玉米、扛粮袋,才懂农户的辛苦,也学会了不少‘田间学问’。”一位年轻党员说,原本以为自己是来帮忙,没想到反而成了“学生”,农户教的实用技巧,比书本知识更鲜活、更有触动。
如今再看潞城的田野,收割机、三轮车等往来穿梭,农户、党员、志愿者的身影交织成忙碌的图景,曾经因雨水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火热的生机。
这场“抢收模式”里,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共同发力——农户卯劲主动干、党员靠前帮忙干、实践探索赋能干,不仅稳稳守住了秋收的节奏,让颗粒顺利归仓,更在泥土与汗水的交融中,拉近了干群距离,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田野间落地生根,也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秋收成长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