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8月26日在陵川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任彩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积极适应新常态、发展取得新成就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一城两区”的发展布局,坚持“绿色崛起、多元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奋进,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全面启动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县域经济逆势而上,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种困难和挑战交织,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危机中抓机遇,困境中求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33.9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10.5亿元,年均增长7.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4倍,年均增长23.1%。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城乡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66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25元,较“十一五”末增长3409元,年均增长13.1%。五年内,全县贫困村数量从181个减少到114个,减少37%;贫困人口由5万人减少到2.17万人,减少50%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
产业转型逐步加快,结构调整成效突出。五年来,我们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3:36:51调整为“十二五”末的14:29:57。工业新型化加速推进,骏通铸管、金隅水泥、宝贵石艺等一批非煤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东升、晋科、中电投等新能源项目落户我县,推进“互联网+”行动,成功跻身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产业形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特色化成效显著,特色种植、规模健康养殖、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基地稳步壮大,江西正邦、武汉九州通、甘肃百草堂、国新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驻陵川,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6.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我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全省生猪养殖大县,特色农业成为加速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旅游产业化势头强劲,启动了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工作,注册了“太行山”、“太行山公园”两个商标品牌,景区景点品质不断提升,旅游农家接待蓬勃发展,我县赢得了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张“国字号”旅游名片,五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是“十一五”时期的5倍,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县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新兴产业。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能不断释放。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中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出相结合、机制创新和法制规范相结合,抓好中央、省、市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向深化改革要红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推行“清单制度”,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三证合一”,净增市场主体2019户,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实施财政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管理绩效考评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探索多元投融资新机制,企业“助保贷”业务深入开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运作模式。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农村活力进一步激发。持续推进转型综改和潞城民生改善试点,为全县后发地区走出转型发展路子提供了有益探索。
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区域优势正在显现。五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大打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公路建设方面,横贯境内的高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县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古郊互通基本完工,郝庄互通礼义连接线、浙石线、赵马线、玉焦线、石营线等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161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6公里,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通达率、安全性大幅提升。水利建设方面,22座中小型水库应急除险全面完成,磨河水库即将完工,四大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联网对接,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和抗旱应急供水惠及4万余群众,全县水支撑、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电力通讯方面,连续四年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全县变电容量达到529.3兆伏安,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建设通信网络基站258个,光纤宽带覆盖全县88%以上的行政村,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方面,五年新增荒山造林15万余亩、通道绿化100余公里、环县城绿化4000余亩、村庄绿化58个,全县生态总量进一步增加,百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270天以上,我县连续两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绿色生态使古陵大地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把特色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为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城建设日新月异,黄围东街、状元路、鸿雁街、开云街建成通行,垃圾处理厂、第二热源厂投入运行,县城集中供热、供气覆盖率分别由五年前的50%、60%扩展到75%、87%。建设各类集中住宅小区36万平方米,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建成开放西溪生态园、郝经公园、卧龙岗公园、希望文化广场等一批游园绿地,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处。2015年,我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集镇功能不断加强,城镇化率达到40%,较“十一五”末提高7.6个百分点,崇文、礼义、附城列入全国重点镇建设名单。连续实施两轮“五个全覆盖”,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全县所有行政村街巷硬化实现全覆盖,85%的村通了自来水,2080户困难群众告别破旧危房,6700名贫困人口搬出山庄窝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实行了垃圾不落地管理,凤凰、丈河入选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岭常、杨村、上郊、武家湾入选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五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保障民生力度不减,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52.28亿元,较“十一五”增加33.67亿元。民生总支出占到80.9%,较“十一五”提高10.2个百分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免除了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学费。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考首批公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累计达1624人,是“十一五”的2.4倍。大力发展医疗卫生。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人民医院和县二院整合重组,县中医院扩规迁建,10个乡镇卫生院、114所村卫生室得到改造,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动文体发展。档案馆、图书馆、美术馆“三馆合一”项目开工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乡村两级文体活动场所全面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城乡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多次提标,2.9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领到养老金,新建保障性安居住房17万余平方米,是“十一五”的21.6倍,缓解了不同层次群众的住房需求,困难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十。
政务建设扎实有效,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努力打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每年都达99%以上。坚决落实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机关规范化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57个单位1433名机关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增收,76个单位1500余名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护林防火,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跟踪审计、专项审计,坚决惩治违法违纪行为。不断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行政理念明显增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和人员编制管理逐步规范,全县“三公”经费支出比2010年下降54%。此外,统计、治超、史志、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文物保护、应急管理等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
回首“十二五”,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既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保持发展定力,咬定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度和胸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凝聚社会合力,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紧紧团结依靠全县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才能众志成城。必须践行苦干实干,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一点一滴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必须牢记民生为本,用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加强政府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履行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做到廉洁从政、依法行政。这既是过去工作的经验总结,更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
各位代表,“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陵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量偏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欠发展欠发达的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低,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与丰富的资源禀赋相比还不相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欠账较大,与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干部适应新常态能力不强,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不以事艰而退避,不以任重而不为,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十三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决战脱贫、同步实现小康的攻坚期,是我县调速换挡、促进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也是实现绿色崛起、加速赶超跨越的重要机遇期。我们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原经济区为主战场强化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部署,刚刚闭幕的县委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陵川发展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愿景。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的不断积聚,加快建设陵川、发展陵川、提升陵川,必将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一定能把陵川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根据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十三五”时期,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同步抓好“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两个关键,紧紧围绕县委“11613”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狠抓生态发展、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基础建设、民生改善,为实现“大美古陵、小康陵川”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以“互联网+”为驱动、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形态基本形成,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基本建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56.7%,生态总量持续增加,生态质量全省领先。
——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持续加大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统筹推进“大县城—集镇—新农村”建设,全县特色城镇化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114个贫困村8292个贫困户2.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老区精神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陵川建设步伐加快,县域治理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民群众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实现“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县委“11613”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始终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线,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动力,着力抓好“五个坚持”:
坚持生态统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大美古陵”美好愿景,全面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积极探索“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规划引领,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全县发展总体规划中,落实到各类专项规划中。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保护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按照“一城两区”发展布局,全力构建东部生态旅游、中部三产服务、西部新型工业三条经济带,不断提高绿色GDP占比,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品牌、转化为项目、转化为产业,让陵川经济因生态而强、陵川人民因生态而富,奋力走出一条后发地区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精准发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围绕“小康陵川”建设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大打一场脱贫攻坚仗,打造脱贫攻坚样板县。紧盯114个贫困村2.17万贫困人口,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因村制宜、因户施策,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体制机制,抓好资源整合和金融创新,推动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和帮扶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集聚,让贫困人口紧跟全县人民步伐不掉队,确保2016年实现50个村8000口人脱贫,2017年摘掉贫困县帽子,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并通过两年时间的巩固,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重点突破,培育壮大旅游文化产业。产业是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撑。立足我县山水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进一步创新产业形态,提高产业水平。按照“全域旅游、全景陵川”的思路,着力理顺旅游开发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管理指导职能,坚持以市场主体为导向,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拓展“微营销”,完善“智慧旅游”,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复合消费型转变。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积极培育和加强乡村旅游,努力探索和开发民宿旅游新业态,让更多的村庄和群众加入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启动古村落文化民俗和国保单位文化旅游建设,挖掘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主题和文化创意项目,让沉淀在古陵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力争“十三五”末,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翻一番,让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我县绿色崛起、强县富民的标志性产业。
坚持城乡统筹,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继续下大气力补短板、破瓶颈,筑牢发展支撑,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大路网,启动旅游循环公路工程,协调对接高新高速河南段开工建设,升级改造一批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构建全地域无障碍大通道。加速建设大水网,完成磨河水库水源地建设,实施仙台水库、东双脑备用水源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改造,让全县人民用上充足的水、放心的水,彻底告别“水荒”时代。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稳定可靠供电全覆盖。完善通讯网络、宽带网、电视网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高速信息网络。抓好县城扩容提质和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提升县城品质品位。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服务型、生态农业型、综合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村镇,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争取一批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让城镇更加宜居、农村更加美丽。
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增加民生普惠成果。始终把教育作为陵川振兴发展的根本大计,优化县城及乡镇学校布局,规范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积极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探索职业教育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办学模式,让群众求学更满意。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保制度,加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让群众看病更放心。完善社保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让群众心里更踏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筑道德文化高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非遗”保护,促进文体事业繁荣,让群众生活更舒畅。深化平安陵川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和安全措施的落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机遇承载使命,责任考验担当。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动力;确保全县25万人民共同奔小康,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我们坚信: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有“十二五”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十三五”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一个环境优美、生活殷实、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的新陵川必将呈现在古陵大地!
2016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今社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特别是后四个月的工作,时不我待,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统筹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生态优先,凝聚发展共识,掀开绿色发展新篇章
坚守生态红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的生态共治共管体系。启动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立足“多规合一”,修订完善《陵川县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严格项目准入门槛,严肃“负面清单”管理,对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全面开展生态文明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五进”活动,在全县上下凝聚起崇尚绿色、保护生态的广泛共识。
夯实生态基础。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新一轮绿化行动,深入推进荒山绿化、通道绿化、环县城绿化、乡村绿化,不断扩大生态总量。全力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加强磨河、台北等水源地保护,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5万亩。倍加珍惜“天然氧吧”的良好声誉,集中开展“减煤、清料、控污、抑尘、禁烧、改气”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环境保护执法检查问责力度。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坚决不把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生态产业。围绕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按照“一城两区”发展布局,东部生态旅游区要重点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崛起的主战场。县城及周边要立足生态环保型、科技服务型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发挥好带动功能和枢纽作用。西部新型工业园区要着力搭建集聚平台,引导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新兴、低碳、循环产业,成为工业新型化的主阵地,以绿色发展引领全县产业转型升级。
各位代表,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加快发展最具优势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让绿色生态成为陵川最有竞争力、最富吸引力、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品牌。
二、聚焦贫困人口,综合精准施策,打响脱贫攻坚新战役
在实施产业脱贫攻坚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产业脱贫这个核心,对114个贫困村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量身定制产业脱贫方案,实行挂图作战、限时攻坚。统筹整合部门资源,实施一批规模种养、林下产品、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项目,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通过资源入股、扶贫资金折股、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优先选择贫困户组建的造林合作社承包造林工程,优先选聘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公益林、新造林地管护和森林防火工作,让贫困户在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分享更多的“生态红利”。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打造西河底镇、潞城镇两个样板,引领带动全县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形成具有陵川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上找出路。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集中供养相结合的办法,推进贫困人口向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中心集镇转移,全年完成移民搬迁1800人。同步推进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优先向集中安置区安排扶贫项目,向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的贫困户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切实保障好搬迁户的各项权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清洁能源等项目资金向集中安置区倾斜,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上筑屏障。坚持把“社保兜底”作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屏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惠民助学政策,做到贫困学生应补尽补全覆盖。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和输出就业。对因大病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家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以及五保户,提高保障标准,实行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对因自然灾害、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急难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确保不让一个困难家庭落伍掉队。
各位代表,没有贫困群众的脱贫,就没有陵川的全面小康。我们一定要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引导推动各方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力量向脱贫攻坚汇集,确保今年完成50个贫困村、8000口人脱贫目标,确保脱贫攻坚开局良好、基础扎实!
三、推进深度开发,提升旅游品牌,培育强县富民新引擎
集中抓好王莽岭景区综合整治。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对标国内一流景区,全力开展王莽岭景区综合整治整改大会战,规范经营秩序,抓好生态修复,使景区面貌在短时间内实现根本好转。坚持标本兼治,重新编制景区各项规划,统筹处理好景区开发、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厘清部门、景区、村庄职责权限,探索建立景村利益共享机制,着力破解制约景区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开发,精心设计打造王莽岭、锡崖沟、刘秀城、昆山四大片区旅游精品线路,加快王莽岭5A级景区创建步伐,推动王莽岭景区提档升级。
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整治提升。整合部门力量,集中抓好生态保护、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旅游安全六大整治工作,实施好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四大提升工程,不断改善旅游发展大环境,促进旅游行业规范发展。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扎实做好南太行旅游循环公路前期准备,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科学规划推进马圪当景区“7·19”灾后恢复重建,使景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强化县旅管委职能,实施大集团、大资本、大平台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大型旅游实体和一流管理团队,推动全县旅游景区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
不断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以全域发展为方向,以品牌提升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驱动,全力打造和构建旅游文化产业吸引圈,促进多梯度、多层次旅游文化业态的形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培育一批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农业观光、农家接待等产业项目,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开发一批古建古村、民情民俗、文化演艺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启动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和“微营销”平台,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扩大市场交易空间。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与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旅游文化产业是我县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我们要倍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倍加珍惜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坚持高点定位、高端谋划、高层推动,切实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四、稳固农业基础,提高产业水平,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持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坚守耕地红线,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农业节水灌溉、粮食丰收等工程,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亿公斤左右。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年内完成林场转型和机构整合主体改革任务。认真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巩固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优质谷子、设施蔬菜、果树蚕桑等特色种植业规模稳步扩张,继续抓好食用菌大棚立体改造和菌种示范推广,切实加强核桃经济林建设和后期管护,不断提升农业特色产业质量效益。突出抓好畜禽养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扶持养蜂业发展,努力提高畜牧养殖业规模水平。以道地品种、规模开发为重点,巩固拓展中药材片区开发成果,做大做强“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覆盖面最广、带动人数最多的富民产业。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新建龙牧禽业种鸡、九州天润中药材电商仓储物流等项目,加快推进兰花太行中药材、百孚百富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建成投产。鼓励现有龙头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各位代表,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
五、推进工业转型,加快结构调整,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强技术创新,嫁接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落实稳增长系列措施,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煤炭主体企业建设,推进煤炭企业提质增效,确保煤炭产业在逆境中持续发展。加快冶铸、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市场化方式,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县内僵尸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行业整合,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选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重点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经营、能赚钱的企业家队伍,助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加快产业提升,培育现代新兴业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实现全县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通道。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企业资本市场运作,力争1—2户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开工建设中电投风力发电项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厂棚、闲置空地,发展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加大招商引资,筑牢项目建设支撑。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产业发展。要全力营造“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业绩、以项目促增长”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礼杨新型工业园区、崇文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建设,完善基础条件,优化服务水平,为项目引进搭起优越的平台。不遗余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与我县资源承载相适应、自然环境相匹配的低碳环保型、科技服务型产业项目,引进有利于我县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强县富民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六位一体”推进机制,按照省市“项目创新年”活动要求,继续实行领导包联和部门帮扶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部门和乡镇项目建设主体责任,推动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环环相扣、顺畅运行,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各位代表,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不能顶住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确保稳增长措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状态,根本在于企业家对市场的把握。我们一定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韧性,抓住发展关键,使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尽快走出困境。
六、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建设新进程
着力提升县城品质品位。遵循“老城做减法、新城搞优化、全城绿色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市政基础提升工程,继续扩大集中供热供气覆盖面,新建崇安、棋山休闲广场,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成果,不断提升县城居民生活品质。坚持“建管并重”,加大执法力度,大力实施县城环境提质工程,全面整治乱修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围城等行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继续推进黄标车淘汰任务,全力防范雾霾天气。2016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5%以上。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乡镇地域优势与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基础建设与规划管理,不断增强乡镇所在地的集聚功能与带动效应。继续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重点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全面启动省级农村生活污水防治试点县建设,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礼义镇野川底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程,推进秦家庄乡赵家背村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程,改造农村危房510户。
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成磨河水库建设,年内蓄水运行。做好仙台水库前期准备,力争年内开工。完成秦家庄、汇源、古石、吕家河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和抗旱应急供水工程,解决3.7万人的饮水困难。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解决33个村的低电压问题。完善古郊互通配套工程,年内竣工通车。实施礼夺线平川至附城段路面改造,完成乡村公路改造100公里。加强光纤宽带改造,新建4G通信基站23个,使县域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基础更加坚实。
各位代表,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战略机遇,不断夯实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建设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七、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改善新福祉
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基础。新改建4所农村幼儿园,完成6所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为全县各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与市场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创新队伍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完成县中医院搬迁,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卫生执法重点监督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全面两孩”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入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启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三馆合一”项目,年内完成主体。总结礼义试点经验,在3个乡镇87个村启动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继续做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持续实施国保文物单位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力办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全县文明程度。
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打造一流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县老年公寓市场化运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潞城特困移民敬老院投入运营,西河底移民敬老院改扩建年内完成立项,新建2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大力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切实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水平。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安全红线意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定途径和法律渠道,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深入推进平安陵川建设,在县城及乡镇主要道路、重点部位和场所,安装治安防范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政府的责任。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完成好今年各项任务,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富民强县的神圣使命铭记于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要解放思想,全力建设创新政府。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把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转变发展理念,摆脱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提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向改革要“红利”,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困难面前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在全县上下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要依法行政,全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全面落实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三要执政为民,全力建设责任政府。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严格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干部问绩问效,让广大干部心中都有“时间表”,眼前都有“施工图”,肩上扛着“任务书”,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充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陵川发展实际,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不搞短期行为,不留发展后患,努力追求没有水分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群众满意的改绩。
四要勤政务实,全力建设服务政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革政,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改进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常态化工作机制,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不断完善包村、包户、包项目工作制度,真心实意为基层出主意、解难题。大力弘扬夙夜在公、只争朝夕精神,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
五要遵规守纪,全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让过“紧日子”成为政府工作的新常态。进一步做好效能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以清正廉洁形象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迎难而上,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大美古陵、小康陵川”的美好愿景做出新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
3.“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4.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硬:是指省委骆惠宁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同步抓好“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两个关键,做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11613”发展战略:是指中共陵川县委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三五”发展战略,即:围绕一个愿景(大美古陵、小康陵川),坚持一条道路(绿色崛起、多元发展),推进六大重点(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城乡一体、民生改善、改革开放),强化一个核心(党的领导核心),达到三个目标(生态建设示范县、脱贫攻坚样板县、党建创优先进县)。
6.互联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如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
7.民宿旅游: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利用民居资源、农事资源和景观资源,形成的以特色旅馆业为基础,衍生酒吧、茶楼、作坊、民艺、展示等深度体验的农家乐集群,是一种更高业态的乡村旅游。
8.微营销: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
9.智慧旅游: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
10.三去一降一补:是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1.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主要为全国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非上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俗称“新三板”。
12.三品一标:是指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3.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因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的任意排放,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