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太行陵川 > 陵川印象 > 民族风情

陵川风俗-人生礼仪-满月

发布日期:2018-08-29    作者: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满月

      “满月",指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为孩子举办满月庆贺仪式,即“做满月”,又称“祝满月"。满月是汉族的一种育儿礼仪,流行于境内各地。做满月的日子,一般讲究男孩要比实际满一月早一天,女孩则要晚一天。做满月时,所有的亲友及街坊邻居都要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民间俗称“动客"。前来祝贺的人带的礼物除挂面、小米等食物外,主要的亲戚如姥姥、舅舅、姑姑、姨姨等还有小儿衣服、鞋、帽等,贵重一些的有银饰品,如银锁、银项圈、银镯子一类。近年来,各地普遍兴起所有来客都要拿现金“上礼洋"风气。姥姥家除送衣褥、饰物外,还要带一份献供(一篮子馒头)。其中一定要有两个“奶头馍馍",状如乳房,据说吃了能下奶。同时送一外裹红布的银项圈,一卜连银锁。孩子带上银项圈,每年加裹一层红布,直到十二岁为止。

      体弱多病的婴儿或者独生子,许多地方都讲究认干爹、干妈。做满月时,有的家庭给新生儿“寄拜"干爹干本地称为“寄拜"妈,对象一般为多子女的人家或长寿老人,以求人丁兴旺或寿命长久。有些地方还时兴认残疾人为干爹干妈,取其不幸代人受难以保孩子平安健康。有的是把孩子的无病无灾寄托于神灵的庇佑,让孩子在神或僧道前“寄名"为弟子,但不剃度出家。民间认为,既然是神或僧道的弟子,自然会得到他们的保佑,长命平安。大多数人家是祭拜当地有名的一块大石头或一棵大树代替;有的是按照巫师指点找一属象合适的熟人。还有的是让孩子的父亲早起出门后,在街上或路上遇见的第一个人,不论这个人是健康还是残疾,也不论疯傻穷富,就认这个人就是孩子的干爹或干妈,这一习俗当地叫“撞亲”。

      给孩子起奶名,又叫“乳名''、“小名",也是流行于各地的习俗。“歪名好养活",人们认为奶名起得不好听,阎王爷也不想要,因此孩子就不会夭折。这一习俗非常古老,汉朝著名的辞賦家司马相如的奶名即为“犬厂"。人们给孩子起的奶名,如“毛亲"、“臭臭"、“狗狗"、“黑头"一···虽然是“歪名",其中却有相当大的亲昵成份。有的奶名具有符咒作用,如“拴柱",“锁柱"、“引弟"、“改花"等,表达了人们对孩子命运的关注或对男孩的企盼。更多的奶名则寄托着人们对孩子的良好祝愿,男孩叫“铁蛋"、“有才"、“金龙"、“来福"、“有富"等等,女孩则叫“牡丹"、“百灵"、“金花"、“秀兰"、“桃叶"。虽然孩子在人学时要由老师或父母及亲友中的长辈取正式名字,即“学名",但奶名往往一直被长辈沿用,有的甚至会代替了学名。

      有的要向神灵许愿,保佑孩子平安生长,到孩子成人后向神灵还愿。对于寄拜干爹妈与起奶名、许愿,民间的说法是因孩子生下来命硬,怕保不住,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平安健康长大成人。究其心理根源,可能因古代社会生活和医疗水平很差,婴幼儿成活率很低的原因。

      婴儿满月以后,家人要选择吉日给孩子剃头,称为“剃胎发"。有的地方还要把剃下的胎发揉成圆珠,装人布囊,缝在婴儿的背心上。民间认为,血为精气之本,毛发则为血余,佩带在身,可以消灾避难。这也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剃胎发的时候,好多地方都讲究在婴儿前脑门上留约1一2寸见方的胎毛。“毛''、“髦"同音,所谓“髦"常用来指英俊杰出的人。留胎毛,表达了家人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做满月的庆贺仪式,第一胎很隆重,第二胎以后就简单了。一般只有全家人和姥姥家的主要亲戚参与,敬敬老爷,不再动客。做过满月以后,婴儿就可以随母亲一块回姥姥家了。一般是过了四十天,产妇要抱上婴儿到姥姥家走上一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