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
20世纪80年代后,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成为主流。但也有一些男女初婚或再婚,仍由亲朋好友介绍才开始认识和交往的。在农村还存在一些兼职“说媒”的人,同传统的婚姻形式基本相似,联姻过程中相家、追节、下彩、会亲等环节,在农村依照盛行,在县城有一定程度的简化;结婚典礼仪式上基本上继承着传统做法,但更讲排场和铺张,轿车成为迎娶队伍的代步工具,车辆数目因经济条件不等,由新郎背着新娘过街转村,在城乡普遍盛行。典礼仪式戏耍新郎新娘之风普遍。县城婚嫁宴席设在大型酒店,农村宴请亲友的酒席也逐渐丰盛;新人的服装也日渐高档化,男性西装革履,女性盘头化妆、身着婚纱;一套婚纱摄像价值数千元,婚礼全过程摄像、照像;亲属,朋友的礼金也逐步增高;从开始到结束,一场婚礼费用达数万元之巨。进入21世纪,嫁妆也发展到电脑、小轿车等。婚后的回面、对九、送十五等习俗仍旧保留。此外,新式婚姻与传统习俗最大的区别是;入赘女方不再让人感到有失尊严,男到女家被普遍认可;离婚、再婚不再被亲朋干预和社会舆论的非议;换亲等陋习被革除。
喜庆
新增了高考、升学、参军入伍、招干招工、入党、提拔等,喜庆之事,亲朋好友均要前往祝贺,当事者必好烟好酒设宴款待。农村有结婚典礼仪式上戏耍新郎新娘之风。
生育 境内妇女生孩子谓之“添喜”。门口挂红布条,避讳生人。从孩子出生到100天内,共有回奶、满月、过百日三项庆贺活动。到15岁时要圆十五,表示孩子已到成年。
回奶 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要向邻居街坊花喜面,孩子父亲要带一系红布小壶去女方娘家;生男孩,红布系于壶把;生女孩,红布系于壶嘴,此一为向娘家报喜,二为祈求孩子母亲奶水充足。
满月 孩子出生满一月时,男女双方亲戚要共同为孩子办满月,男孩一般不足一月,女孩子则要足一月或超出一月,女方娘家在满月这天要为孩子准备拴驹石(现改为锁),各式衣服,各种花式的白面馍,双方亲属共进酒席。
过百日 孩子出生一百天时,其外祖父母、姑、姨等长辈要齐集庆贺,并为孩子赠送衣服或衣料,称之“百岁衣”,意祈孩子长命百岁,谓之“过百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满月”和“过百日”的礼品日渐丰厚,对前来祝贺的亲友宴请的规格越来越高,有渐趋铺张之势。
圆十五 圆十五为境内传统习俗之一,男女育子到15虚岁这年,父母及双方主要亲属要为孩子圆十五,其意大概取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圆十五的时间不一。一般为农历四月中上旬,有的地方为七月七届时双方亲属均到场,仪式由孩子外祖母主办,仪程有拜祖先、开锁等,结束后摆酒席宴请来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圆十五规模日趋扩大,宴请范围延伸至邻居、朋友、同学等,礼金数目从百元至千元不等。
祝寿 祝寿也叫上寿或过生日,有子女均已成家的老人,在生日这天由其子女亲友各备礼品前往祝寿,礼品必须有自擀或机制的面条或挂面,谓之“寿面”,其余不均。已结婚的儿子和出嫁的女儿全家到齐,以示隆重。其他亲戚家的平辈、晚辈及好友均前来祝寿,设丰盛的宴席热情接待,直至老人寿终。近年来,城镇居民祝寿,寿礼增有“寿桃”、“寿糕”等。
开张 境内行商者开业或改换门面,多邀请同行及亲友前往支持开业仪式,以制造影响,意图买卖兴隆。主要以礼相待,并备宴席招待来客。近年来,祝贺开张之风大盛,有日渐铺张之势。
送行 按传统观念,民间若逢喜事出门,如委任外地就职,会考中榜或被外地大户聘为先生等,均要告知亲友,择日邀他们前往,并备酒席相待。被邀者,必备礼物前往祝贺。来者若为长辈,还要对其多方叮咛,以示教诲。现时,送行之风扩大到干部职工提拔调动、大中专学校录取学生及应征入伍者等,欢送的规模亦愈显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