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来自山西平城民间艺人组织的纸龙表演队,在北京石景山公园一亮相,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大量媒体关注,甚至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专门报道。千里平城,山高水远,地广物薄,民风淳厚,仰天不叹,立地为本,英杰辈出,勇往直前,平城纸龙,传承千年……有一种龙的精神,长年流淌在南太行山巅生活着的人们身上。尤其平城人,是一个积极乐观的群体。每年民间艺人们组成的一支特殊队伍,带着他们精心制作的纸龙,在太行山巅上传承着发展着唤醒着老百姓面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能够受邀在首都舞台上展示这种精神这种地方特色文化,这是平城人身上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龙的传人,龙的故乡,山高水远,地广物薄的平城人一直有一个龙游大海的梦……舞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平城人独创的纸龙艺术起源年代不详,却流传甚广。最初的舞纸龙表演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广泛用于各行各业,辞旧迎新趋利避害的传统艺术形式。传统纸龙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选材、扎制、糊裱、彩绘、绑骨和立尾等多道工序,每一环节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龙身的鳞片、龙须的飘逸、龙眼的灵动,无不体现着民间艺人对这一神兽的敬畏与想象。尤其是龙鳞,五千多片龙鳞,是每一个平城人最大的牵挂,故乡是载体,每一个在家或在外努力奋斗的平城人都是一片龙鳞……每年舞龙结束后,能够收到乡贤们寄出的从纸龙身上取下一片龙鳞,是这个平城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也是父老乡亲对事业有成的平城人一个肯定。有次去洛阳给一个平城人稍一片龙鳞时,他竟然捧着龙鳞大声哭泣起来,无论人在天涯海角,一颗心永远是难以割舍的乡愁。
纸龙进京,这些天在平城人在南太行山巅人们的圈里广泛传播起来。感谢网络感谢新媒体感谢为平城纸龙入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人们,把这种流传千年的乡土艺术带入了京城,同时也把这种南太行人努力奋斗的精神带到全中国。此次进京表演的平城纸龙,和一直在平凡中改变创新的平城人一样,在保留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创新。纸龙表演团队采用了很多新型环保材料,增强了纸龙的耐用性;引入了LED灯光技术,使龙身在夜间也能熠熠生辉;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让表演更具观赏性。这些创新确实吸引了年轻观众的目光,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海螺声四下响起,狼烟八方引燃,一座平地耸立的大海突然汹涌澎湃起来,一队猛士打着火流星土火炬从中央走出,鞭炮震天撼地声响起,威风锣鼓铿锵有力地敲起来……一猛士举起火炬,另一猛士从背包里抓起一把热锯末洒到火炬上,火炬突然爆发出巨大的光亮,光亮处龙头威风凛凛的出现。火蜘蛛喷出火来,吸引了双龙的注意,为了抢夺火蜘蛛,两条龙时而从海底窜出,时而钻入海底,一会一条龙钻到另一条龙的肚子下,另外一条龙又跟着火蜘蛛又钻到另一条龙底下。一条龙突然喷出火来,另一条龙也跟着喷出火来,两条龙你追我赶,毫不相让。一条龙龙头高高抬起盘踞成一团,另一条龙围着它四处打转……这是我儿时看到的纸龙表演。可惜,这么精彩的场面没有完全带到京城。
大概是表演团队初次进京吧,完全是自筹经费,尽管短短七天表演,已经充分震撼到京城各大媒体。作为一个享受了几十年纸龙表演红利,比较挑剔的我,还是觉得纸龙表演传统艺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可能衬托气氛的队员没有全部带上,感觉传统元素有些弱化。传统用狼粪皮革等制造出汹涌大海般的场面没有体现出来(已经买上造雾机,可能因为环保、场地、摄影师等因素而受到限制)。纸龙龙身太宽移动速度有点慢,龙“舞”的气氛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传统用于烘托气氛的海螺号手火炬手火流星手鞭炮师(可采用电子鞭炮)武术表演者等完全没有用上。环境光线太强,灯光技术没有充分利用,严重影响到舞龙效果。舞龙人不敢进行动作较大的表演。传统中的双龙戏珠、神龙出海、龙头喷火、龙眼扫地、双龙争霸、神龙摆尾等等没有表现出来。表演动作过于简单,传统舞龙神韵没有完全展示出来;锣鼓队过于简朴,反倒没有吸收现代音乐的技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是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当然传统中一些精彩的东西,现在失传得很多。现代灯光音响技术融入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权当牛刀小试抛砖引玉吧。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既要保持本色,又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所有传统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对此,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深入挖掘传统纸龙的文化内涵,保持其核心艺术特色和本色;其次,创新应当建立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避免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度商业化;再次,提供经费支持加强对年轻艺人的培养,确保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第四,要找到民间高手寻到传统技术,包括龙“舞”阵形技术和喷火技术等等。最后,建立有效的传播机制,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艺术形式。
纸龙进京的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间艺术急需开发整理保护。不仅仅是一次表演,更在于其引发的文化思考,还有商业价值开发。传统艺术要焕发新生,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随波逐流。只有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与时俱进,适应市场规则,才能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我有个朋友史荣第在日本中学当老师,有天在她的朋友圈发现,日本的中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舞龙活动,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集体协作能力。各种滋味同时涌出,文化传统的精神是什么?这是一个民族精华的积累和沉淀,我们有必要将其发扬光大。总体来说,纸龙进京表演意义重大。万事开头难,毕竟已经迈出太行山的第一步,期待未来更加辉煌。精益求精,勇往直前期待未来的平城纸龙能够更好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最后,特别感谢乡杰韩春宏先生的鼎鑫文化公司大力推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