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太行陵川 > 陵川印象 > 古陵文学

【棣华堂:乡印】李中尧:“手绢”年代

发布日期:2024-03-06    作者:   来源:陵川县大数据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手绢(学名手帕),是中国自先秦到2000年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们随身携带的一种方型的块状纺织品。公元十八世纪曾经是很时尚的随身物品。

我今天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手绢盛行的经过。

那时候人们生活虽很清苦,但都很快乐。毛主席叫干啥就干啥好了。但是这个时期有一种很不值钱、很不起眼的小物件却很盛行,那就是今天谈到的手绢。

这种小物品当时三、四毛钱到供销社就能买到,把它叠成四四方方的形状放进口袋里,感觉很时尚,很体面。实际它就是现在餐巾纸的作用。所不同的是餐巾纸用过就扔进垃圾桶了,而手绢脏了洗干净还可以重复使用。

那时候,村里的少男少女如果有了相互之间的爱慕之心,首先是互相交换图案相匹配的花手绢。当然这类相互赠送的礼品手绢肯定都是最新买的。一旦确定恋爱关系,彼此之间赠送的手绢就成了不成文的定情物,双方见面后女方会首先问给对方赠送的手绢是否带在身上。

那时候手绢很盛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去上学,家长都会给孩子口袋塞一块手绢,以免流出的鼻涕到处乱擦一气。记得小时候开社员大会,我在会场后面看见公社干部,一面滔滔不绝地作着会议报告,一边时不时的用方方正正的手绢擦拭着自己留在嘴茬上的唾沫星子。尤其那位公社妇女干部,看她很有气质,讲话声音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看她那手里拿着的手绢是丝绸质地的,我看她的手绢一直在会议桌面上没有折叠地铺放着,看上去很柔雅,很贵气,整个手绢是金黄色的,什么图案,看不太清楚。

再后来我就考取陵川一中文艺班了。进入县城,感觉手绢比在村里可时兴多了。每人身上带块手绢是很平常的事情。

当然,在供销社选择手绢的时候,都是很动脑子的。男孩子都是选择条纹方格式的。

女孩子选择的范围就很宽了:有鸳鸯戏水图案的、有凤穿牡丹图案的、有郁金香图案的、有四角花图案的、有卡通人物图案的、有小猫戏鱼图案的等。

尤其是在县城,有工作这一阶层的人们,他们走在大街上有时候嘴上不一定有什么可擦拭的脏物,但也会下意识地掏出裤子口袋里的手绢,把洁白的口罩摘下来(那时候戴口罩也是一种时尚),擦拭一下整个面部,然后再戴上口罩,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便展示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道是吧,那时候的工作是“铁饭碗”、是“月结制“。人人都很羡慕。

手绢越来越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最时尚的东西,在我的感觉中,我们班十几个同学的恋爱过程都是从相互赠送手绢开始的。毫不避讳,那时候都是这样。当然在选择给对方手绢的色调和花纹上都很费脑筋。都要挖空心思地讨对方满意。感觉持手绢的人都舍不得用赠送品去擦拭很胀的东西。手绢这个小物件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在我看来,手绢一直用到上世纪末,到2000年,随着餐巾纸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 ,再加上人们逐渐认识到手绢反复使用很不卫生,使用手绢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手绢便渐渐地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手绢因此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