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太行陵川 > 陵川印象 > 古陵文学

【棣华堂·乡亲】刘光元:张老师 生日快乐!

发布日期:2022-11-14    作者:刘光元   来源:棣华堂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今天是老师的生日。

有人会问你咋知道的?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2016年我们原晋城一中初中62班聚会时说起。

6年前,社会上曾如火如荼地兴起了一阵师生聚会的热潮。曾在一中工作近二十年的原小太同学那段时间可忙了。他人缘好,长期担任党总支干事一职。“文革”中,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赢得了教职工的信任,同学们也熟知他,由此交了许多朋友。“老三届”各班聚会时,主办方总忘不了邀请他参加。2013年,我们66届高中33、34、35班三个班联手聚会时,受邀有校领导、当年的班主任以及代课老师,小太和张老师都是特邀嘉宾。

眼瞅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班聚会,11月初的一天,小太同学突然来到我家,说:“我今天参加了41班的聚会,张老师也去了(曾任该班班主任)。咱们62班也搞一次聚会吧?”

我一听,当即说“好呀。”

在商定日期时,他神秘地笑着说:“张老师的生日就在这个月,要不咱就定在生日这天吧?”

我点了点头,认为这个主意好。一事二旨,聚会时顺便给张老师做个生日,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们全班同学的感恩之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数天后,小太电话告诉我:“张老师同意聚会,但不主张给他贺生日。”接着又说:“张老师的生日不让告诉同学们。”(当时有的班专择班主任生日而聚会)

因此,原商定11月15日(农历十月十六)的日期提前到12号举行。

这次聚会非常成功。来自太原、长治及本市区乡镇的20位男女生尽情地欢聚一堂。张老师和师娘应邀出席,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会后游了白马寺。高兴而来,尽兴而去。

聚会间,张老师饱含深情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学们像当年上课时那样全神贯注认真聆听。突然,他的语调变得低沉而缓慢。随即听到一个声音:“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申明一点,过去我给你们当老师,那三年是我刚参加工作,做人做事都没有经验,在与同学们三年事无巨细的接触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处理不当的地方,如果因此给某些同学造成过一定伤害,我深感遗憾,今天特向你们表示歉意,恳请同学们能够谅解。”

此话一落,同学们坐不住了。面对眼前这位熟悉而亲切的老人,53年前的班主任,曾经朝夕相处的园丁,在几十年后相聚的这种特殊场合,竟出人意料地一本正经严肃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其自律精神,实在少见。同样经历了数十年风风雨雨的同学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给学生道歉赔不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惊讶之余,同学们纷纷争先发言,称颂师长的高风亮节,尤其是他曾资助的几位同学更是感激涕零,道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鲜事。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同学们肃然起敬地仰望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原本感恩的一次聚会竟演绎成了一段师生情的美好佳话。

听其言观其行,张老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师”这一崇高称号。

高中毕业后,校长慧眼识才,挽留他放弃高考留校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初出茅庐的他刚上场就来了个泰山压顶。此校长可不是一般的校长,他是本地区乃至全省的有名教育家。他有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凡被他看中的人,必先经过淬火锤炼,“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唯此才降大任于斯人。

自然,张老师也躲不了这些经历。

当年入校的6个初中班实施“分槽施教”的方案,排序最后的62班交给了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62班就是全年级复考成绩最差的学生“集中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血气方刚的张老师还真不怯阵,二话不说,硬是挑了这副重担,敢于担当。此后在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默默无闻地付出,一边不断地自我充电,一边呕心沥血地经营教学。在郭焕章校长倡导的“老师勤勤恳恳教,学生扎扎实实学”的理念指引下,三年后62班终于交出了一份令上下都满意的答卷。张老师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这份职业的伟大。

送走62班后,想着领导会让他喘口气,谁知又让他接替初三的65班班主任,且代语文课。看官,这可不是65>62,请听我往下说。经验告诉我们,打江山易,守冮山难。一个差单位经过努力便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一个先进单位欲保持荣誉不衰却非易事。当时,65班是教育部门命名的模范班。一差一优,谁解其中味,唯张老师也。送了65班后,他先后又任了初中76班、高中41班的班主任。1972年调县教育局。

对于这段经历我原本不知。几十年后,在一次与曾任校长的陈铁补交谈时,我自报是张老师的学生,他笑着说也是。事后问过张老师,才确知他是65班的。我感到惊讶。张老师执教一场,还真带出了这样一位后来叱咤晋城一中16年之久的学生校长。幸运且荣耀!

的确,名师出高徒,千真万确。

张老师普通却不平凡。他在文化界教育界政府部门拼搏了一生,先后出任广播局、县委宣传部的副职兼文化局局长。这些头衔在他眼中却不以为豪,唯“凤华中学”董事长一职而看重。他是该校的奠基人之一,第一任董事长。退休之初,他联络教育部门退休后的精英欲办报纸,传播文化,后经调查研究,选择了办学校,拯救民于水火之中。凤华中学应运而生,缓解了当时社会上滞留的大量学子难以继续上高中的尴尬局面,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如今凤华中学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壮大为全市最大最有影响的民办学校。20多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近三万名学子及数千名大学生。他选择“凤华”作为自己的网名,足见其情有独钟“凤华中学”的感情有多深。无疑,在凤华中学的校史上,他的名字必将载入史册,熠熠生辉。后人也会永远记住他。

笔耕是他一生的最爱,更是他人生的辉煌之巅。几十年间,他手握“马良神笔”为单位和他人不知写过多少锦绣文章。《一中记忆》、《一中魂郭焕章》(与赵魁元合作)是他留给母校编写校史的教科书;呕心之作《凡人心语》被城区报连载后,得到广泛好评,被同行誉为半部论语,连版数次,成为某些企业单位全体员工人手一本、家长教育孩子的枕边宝典;《斜阳悠情》更是他晚年“没事找事”留给后人的一部色彩斑斓的收官之作。正是他有如此独特的写作天赋,在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处处留下了令人称道的口碑。至今,在熟悉他的人们中,一提到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这个笔杆子、“铁笔”大秀才。

晚年的他非常知足。他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欣逢盛世,不忘桑梓。他自掏腰包40多万元捐助家乡振兴,村民委员会为他树碑立传。人过留名,他实现了。他的儿女个个争气,小儿子执掌凤华中学后,新竹胜旧竹。2008年,在他70寿辰那年,他的小孙孙小二狗来到了人世间。当家人给他做七十生日时,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欢,高兴地说:“我第一次过生日,小孙孙就匆匆赶来为我贺寿。小孙孙何其孝焉?这也许就是上帝安排,爷孙有缘吧”!

如今,孙子已是某中学的初三学生。这个孩子继承了爷爷的基因,同样特别爱好学习。不同的是,他爷爷买的《唐诗三百首》、宋词让他背诵,他却偏偏爱鼓捣智能电动玩具汽车飞机之类,竟然把这些玩具大卸八块,然后看着说明书把它们再拼装完好。每次组装成功后,他眉飞色舞,那股高兴自得其乐的样子,真像换了个人似的。“只要有小孙孙,家里准`沸腾'”!他的孙女、外孙大学毕业后,先后留学英国、澳大利亚,学成归来在国内都有不错的发展。他欣慰地说在外有人捧着,在家有人疼你,一日三餐,读书看报遛弯,好生惬意!

是的,如今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乐观至上,每天与友结伴而行白马寺山康养胜地赏山悦水,谈笑风生,如入柳暗花明又一村;农耕时,还不忘在市郊那一亩三分“自留地”,种瓜种菜,锄草浇水(在凤华学校校区)。

喜得悠情伴,笑看斜阳落。

今天是他的生日。碍于疫情,难得祝酒。我想同学们在张老师生日这个吉祥的日子,一定会通过线上在心中为他老人家高歌一曲巜生日快乐》,衷心祝福他永远开心健康长寿!

2016年聚会后,张老师又继续担当了我们62班的班主任,他建议我们建立班群,并以此为平台,不断地引领指导我们这些七十多岁的老翁老太太学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学习,共享幸福安康的晚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张老师真是一位难得的“老好人”!

幸甚!幸甚!

我们爱您,张老师!

2022年11月9日(壬寅年十月十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