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太行陵川 > 陵川建设 > 发展规划

《陵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发布日期:2015-04-21    作者:   来源:系统    字体: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陵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11年6月27日在陵川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陵川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海富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陵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以下说明,提请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陵川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县政府组织力量编制了《陵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绘就了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陵川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提升产业,加快发展的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县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陵川的宏伟目标,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于2010年5月正式启动,按照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在县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县政府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开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调研。按照我县实际和部门职能要求,拟定并完成了34个研究课题和32个行业发展规划,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基础性资料。

二是起草形成了“十二五”规划项目库。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写小组,编写人员先后参加了政协“十二五”规划专项调研活动,县发改局组织的“十二五”规划拟选项目研讨会,县政府组织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征求意见座谈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讨论会和“十二五”规划晋城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几上几下,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二五”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初稿形成之后,又及时与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对接。经过多轮修改,完成了陵川县“十二五”规划项目库,从而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编制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省委书记袁纯清“7.29”讲话精神,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中共陵川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精神要求,由县发改局组织完成了规划纲要(草案)的初稿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县发改局牵头邀请农委、经信、农开、畜牧、旅游等职能局业务骨干组成修编小组对规划纲要(草案)再次进行了修编和完善。县委、县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县委马书记多次听取编制工作进展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所有“十二五”规划拟选项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都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讨论研究。编写小组及时掌握相关产业政策,实时动态更新。广泛征求了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意见,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可以说,整个纲要(草案)的起草和形成过程,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是一个深入调查研究、逐步理清思路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不断统一思想的过程。

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过去的五年规划相比,既有传承性,也有创新性,突出表现在: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为主旋律。从纲要(草案)的指导思想到发展目标,到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二是淡化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主的经济增长方面考核,在目标体系建设上响应地增加了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三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说我们过去的五年规划比较注重数量扩张、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我们这一个五年规划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所以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在就业的问题上、在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上,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十二五”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以求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四是突出了全县上下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陵川的宏伟目标。之所以这样考虑,一方面是基于顺应时代潮流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是我县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创造了一定的发展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五是继续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尤其是突出强调抓住我省列入综改试验区,我市建设“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的政策机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在外力助推作用下,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一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紧紧围绕“强基础、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主线,突出工业主导,突出项目建设,突出民生改善,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转型跨越,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3.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倍,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5%;财政总收入达到2.7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0.3%,年均增长9.9%;一般预算内收入达到1033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9%,年均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18元,比“十五”末增长75.3%,年均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7元,比“十五”末增长49%,年均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2亿元,“十一五”累计完成50亿元(不含高陵高速),是“十五”的5倍,年均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7%,年均增长12.2%。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一些成功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确立一条符合陵川实际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加以完善。二是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三是必须谋划和发展一批骨干项目,提高发展水平。四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五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和谐陵川”。

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全县上下努力的结果,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发展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够、投资分散、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企业、好项目、大项目不多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繁重;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干部的发展意识不足和服务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

这些矛盾和问题给我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在“十二五”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为主旋律,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壮大特色农业,加快旅游开发,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推进骨干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再造一个新陵川而努力奋斗。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较大转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要求,具体指标体系设置:预期性指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达到45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翻番,力争达到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翻番,到2015年达到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十二五”期间累计达到1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分别达到17385元和6767元。约束性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五年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量五年下降15%,化学需氧量五年下降9.13%,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五年下降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四、“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我县产业布局是着力构建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资源共享、产业循环、服务优质、生态良好的“三带四区”。

专栏1:三条经济带和四个产业集中区


三条经济带:

一是以古郊、六泉、马圪当、夺火为主的东部乡镇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带。依托景区公路、南太行旅游循环公路,积极开发具有太行山区特色的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干果采摘、“农家乐”接待及登山野营等旅游产品;依托较好的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科学开发林产品业。

二是以崇文、平城、潞城、秦家庄为主的中部乡镇农副产品和商贸流通经济带。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交通运输等绿色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生态中药材交易市场、土特产品市场(干果、马铃薯),同时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交易平台;建成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个体中介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业;适度发展以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

三是以礼义、杨村、附城、西河底、平城(部分)为主的西部乡镇新型工业经济带。重点发展优势工业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兴办新兴产业,推广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四个产业集中区:

礼义冶铸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2000亩。在礼义镇镇域范围内,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重点建设冶炼铸造、装备制造、轻工机械等相关产业聚集的冶铸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

崇文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00亩。以崇文镇后川村、郭家川村为中心,依托德通电子LED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建成崇文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崇文和潞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划面积1000亩。在潞城镇与崇文镇的上郊、仕图苑村,依托我县丰富的野生连翘、何首乌、党参等中药材资源,以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和山西太行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中药材饮片生产、中药提取、制剂、中成药及保健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棋源现代物流集中区。规划面积100亩。在城南高速出口和陵沁一级公路相交处,新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物流集中区。


(二)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实现“四个产业集中区”的拉动作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建设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体系,逐步形成项目进“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区”,政策环境优惠于“区”的集聚效应。

1、建设重点项目支撑体系。紧紧围绕“四个产业集中区”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要社会事业项目。统一项目入区标准,环境总量要向入区项目倾斜,注重项目前期储备,注重项目对接推进,注重项目达产达效,持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速,有效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资金投向,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2、建设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以“四个产业集中区”为核心,以水、电、路、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要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重点建设磨河水库工程、台北、浙水水库工程、东双脑调水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大工程,实现水源有保障、水库能防洪、自来水能入户,有效保障供水安全。交通运输要以“上等级、全循环”为目标,着力提升公路等级,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通达能力,重点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陵晋、陵长两条一级路和南太行旅游公路,打通省际、县际、乡际“断头路”,构筑起布局合理、对接顺畅、便捷高效的公路运输网络。电力和通讯建设要适应农村发展需求,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电力、通讯网络全覆盖,构筑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供电、通讯网络。

3、建设政策环境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技术、人才、审批等方面,积极争取和研究制定更加优惠于“四个产业集中区”的政策,形成加快发展的“政策洼地”。鼓励和支持行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机制体制创新,形成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用最优的条件吸引投资者,以最优的服务留住投资者,使陵川真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五、“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经济建设方面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努力建设15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200万头(只)规模健康养殖业基地、3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10万亩优质干果经济林基地和年产1500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力打造5个特色产业乡镇,建设100个生态庄园、10个观光农业园、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00个规范化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鸿生淀粉公司、五色土杂粮公司、古陵山淀粉公司、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太行中药材开发公司、北京同仁堂陵川党参公司等农产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六畜通顺养鸡公司、圣农养殖有限公司、丰瑞羊业公司、沙六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健康养殖骨干企业,形成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食用菌、畜禽产品加工的5条产业链。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实施创业推进战略,把扶持农民创业作为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注重对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广度利用,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引导农民向城镇非农领域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构建适应现代农业需要,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农技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质量监测体系、气象服务体系和水利服务体系等七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专栏2:五个特色产业乡镇


◆潞城镇建成山地养鸡特色镇

◆夺火乡建成食用菌特色乡

◆六泉乡建成中药材种植特色乡

◆马圪当乡建成核桃经济林特色乡

◆古郊乡建成旅游农家接待特色乡


推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全县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着力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农民居住环境,逐步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以改善贫困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基本解决贫困农村的生存与发展困难为目标,重点实施片区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扶贫等五大扶贫开发工程。

专栏3: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


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是指,到2013年,实现

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

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

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

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围绕“山上治本”,持续增加生态总量;立足“身边增绿”,全力打造宜居家园;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开发。积极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

专栏4:农业现代化重点工程


农业服务及基地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工程、规模养殖业基地建设工程、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工程、优质干果林基地建设工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生态治理工程:“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工程、太行山绿化生态治理工程、以工代赈生态治理工程。

扶贫开发工程:片区扶贫开发工程、移民搬迁工程、易地扶贫工程。

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晋城市古陵山淀粉有限公司、晋城市鸿生淀粉实业有限公司、山西五色土杂粮开发有限公司、陵川县太行中药材开发公司、山西摩根汇丰养生堂医药研究公司。


2、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煤炭产业;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煤炭产业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有序推进关岭山煤矿60万吨,北关、新沙河、南营河、司家河、附城5个45万吨煤矿升级改造。全县煤炭产能稳定在375万吨,确保煤炭产业持续为县域经济提供支撑。

稳步发展冶铸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设以球墨铸管、离心铸管、高压阀门、金属镁及镁合金制品等为主的现代冶铸及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提高冶铸及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大工业项目的落地。加快建设礼义铸造工业集中区,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我县绿色工业发展先导示范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区。

加快发展化工产业。要坚持走绿色环保型、清洁化生产的化工发展路径,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化工新材料。着力抓好氰化钠系列产品、二硫化碳系列产品、橡胶促进剂系列产品、电石系列产品、碳酸钙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拳头产品,提升产能,提高效益。

大力发展建材产业。积极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上档升级,推进环保清洁型生产。发展以工业废渣、煤矸石等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我县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变性淀粉、发酵型生物质、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果蔬产品“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速推进中药材龙头企业达产达效,建立完备的中药材深加工体系。

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非煤矿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LED电子、不锈钢管件、风力发电、碳酸钙改性环保纸等新兴产业,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生态工业产业链条,培育循环经济企业集群;以生态旅游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立辐射和服务全县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

专栏5:转型发展工业项目重点工程


煤炭:关岭山60万吨、附城煤业、新沙河煤业等5个45万吨煤矿改造提升;全县煤炭总产能稳定在375万吨。

化工:鸿生化工2万吨氰化钠及氢气回收项目、行源化工年产20万吨电石炉及乙炔化工项目、世鑫化工年产6万吨电石炉。

冶铸:霖春镁业年产3万吨原镁及镁合金项目、佳瑞镁业年产5万吨镁合金项目、骏通铸管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离心球墨铸管二期工程、金烽工贸年产1万吨高压阀门生产线建设项目、侨鑫铸造年产5万吨球墨铸件项目。

建材:金隅集团陵川水泥有限公司4500t/d水泥熟料建设项目。

新兴产业:永明年产10万套不锈钢餐具、富青达公司年产10万吨碳酸钙改性环保纸生产线项目、中国大唐陵川风电场项目、中广核山西陵川风电场项目、德通电子LED极细同轴线生产开发项目。


3、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南太行最具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创建6个国家A级景区;推动与周边景区的战略性合作,拓展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增添发展动力;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建设,延伸旅游服务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与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培育大旅游产业体系。发展提升旅游接待服务业,围绕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跟进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星级酒店和农家乐建设步伐。古郊乡要力争建成 “农家接待”特色乡。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县城高速出口规划面积100亩的棋源现代物流集中区为中心,构建礼义、杨寨河、赵  岭、古郊乡高速互通口等物流园区,建设县乡两级物流体系,为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提供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完善客运服务业,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目标,建设县城客运中心,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村村通城乡公交车;稳步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鼓励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发展人才和就业中介服务业,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培育人才和就业中介组织;加强职业指导,完善职业培训机制,鼓励和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工程。有序发展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逐步形成以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依托气候优势,适度发展旅游景区房地产,保持房地产投资和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资助、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专栏6:旅游开发和商贸流通重点工程


景区开发:王莽岭旅游景区开发,棋子山旅游景区开发,黄围山旅游景区开发,凤凰欢乐谷旅游景区开发,上云台旅游景区开发,武家湾旅游景区开。

乡村旅游:太行人家-锡崖沟民居建设项目、太行山乡间别墅建设项目、西溪古建筑文化开发项目、礼义古建筑文化开发项目。

商贸流通:棋源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礼义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古郊旅游产品批发配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太行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6个)、便民农家连锁店建设项目(100个),放心粮油店建设项目(100个),农家接待店(300家)。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以“打造现代化公路网络,构建信息化运输平台”为奋斗目标,重点改造长陵、晋陵一级公路,建设南太行旅游观光公路、礼义至附城高速公路连接线,改造升级石掌至棋子山公路、县城客运二级站及农村公路。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县客运中心站的建设,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每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百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95公里,建制村通水泥路达到100%,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8公里;村通客运班车率98%。精心组织,积极申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高平—陵川—新乡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大力兴建水利设施

一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完成四座小(一)型水库及五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全县32个塘坝的应急处理;对廖东河、原平河、武家湾河及香磨河堤防进行集中整治和维修改造,对磨河、台北、浙水三大水源地实施隔离防护工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自然修复与农村污染控制,建设水质监测站点,加大对污水排放的源头治理力度。二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改扩建磨河供水工程和台北、浙水提水站水源工程,新建东双脑提水工程作为县城第二水源,综合利用煤矿废水,有效解决工农业用水。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发展管道灌溉,积极建设“五小水利”工程;规划治理秦家庄等17条小流域。四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水电网改造。通过实施供水管理站、调节池及入户水网改造等工程,解决西部四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5902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质量高标准加大电网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保证率,满足东部山区群众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五是加强渔业养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3、加强电力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线路34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10座,35千伏线路205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153公里,更换变压器744台;新建改造低压线路938公里,户表改造8.4万户,10千伏城东588线路和10千伏陵新Ⅱ回585-824线路光纤到户28公里,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到“十二五”期末,农村实现到户通电率达100%,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9.4%,农网综合线损率下降10%,平均达到6.5%以下,10个乡镇、35个村达到新农村电气化标准要求,公用高损耗变压器更换率100%,户表改造实现98%,农网110千伏及重要的35千伏变电站基本实现双电源双变。

4、完善信息基础建设

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全县主要旅游景点、主要交通干线的2G网络覆盖和完善,建成高质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推动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发展;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信息化项目应用,搭建技术先进、覆盖完善、安全稳定的宽带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应用。

专栏7: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交通:高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晋陵一级公路西河底至桥蒋段建设工程、南太行山旅游观光公路建设工程、县城东南过境路建设工程、棋子山-石掌旅游线路改造工程、村通公路工程、坪曲线改造工程、客运站建设工程。

水利工程:磨河水库建设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

电力:220千伏变电站项目、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三)城乡统筹发展方面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划布局合理、土地集约利用、面貌体现特色的要求,以县城为核心,建制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1、强化县城整体功能

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旅游县城建设目标,坚持“北控、南扩、东进”建设方向,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县城主、次干道建设,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健全县城服务体系。以崇文新兴产业集中区和棋源现代物流集中区为载体,引导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县城有序集聚,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带动人口集聚的效应,增强县城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辐射带动能力。

专栏8: 建成区城市功能目标


“十二五”期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7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污水集中处理率8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集中供气率达到80%。


2、加快建制镇和中心村建设

按照产业集中和人口集聚的发展方向,以突出特色、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加强建制镇和中心村建设。结合七个建制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大力实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造建制镇的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和提升镇域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城镇实力,着力发挥建制镇连接城乡、带动农村的示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巩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项目,拓展农民增收载体;合理引导200人以下自然村和300人以下行政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流动,壮大城镇和中心村规模,逐步构建“县城—建制镇—中心村”建设体系,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集中布局县城、建制镇和中心村,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建制镇和中心村集聚的格局,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专栏9: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工程


城市建设: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乡居民供暖工程、县城道路主干道建设项目、县城道路次干道及支路建设工程、县城公园建设项目、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鸿生上城住宅项目、龙王山老年公寓项目。

新农村建设: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建制镇镇区设施改造项目、农村困难户及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


(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着重推进和完善学前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发展均衡的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做好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与行风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紧紧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实行“七支持七优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区域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区域科技服务能力,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央企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3、努力壮大人才队伍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水平;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全方位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切实用好现有人才,推广竞争性用人机制,通过科学选拔、有效激励,实现“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待遇优良、服务周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环境,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4、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推进文化创新的政策体系;整合旅游文化要素,打响旅游文化品牌。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围棋协会、老年体协等社会组织积极兴办竞技体育活动。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重大疾病防治,积极推进卫生管理法制化,资源配置科学化,卫生服务优质化,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6、加强人口与就业工作

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确保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就业领域,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专栏10:社会事业重点工程


教育:县第二高级中学建设工程,县职业中学扩建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配套工程,20个规范幼儿园建设工程,特殊学校新建工程。

卫生:县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孕产保健中心建设工程,乡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文化体育:251个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人民剧院建设项目,“二十世纪”遗产展览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新建游泳馆、体育馆工程,迁建县档案馆工程,迁建县委党校工程。


7、加快民政事业发展

坚持“促进发展、服务全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时共进、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和城乡社区建设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和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使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得到有效协调和兼顾,构筑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专栏11:重点民生工程


集镇敬老院建设工程:新建4个民办敬老院、12个公办敬老院。

敬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在崇文镇7个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185个行政村建设村级敬老服务站。

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建设残疾人服务中心;在县城建设儿童福利院,并在12个乡镇建设福利中心。

示范性公墓及殡仪馆建设工程:建设示范性公墓及殡仪馆。

农民培训工程:积极开拓农民创业和就业,5年累计培训农民17.5万人次。

新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五)继续和扩大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1、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民主化水平。强化行政问责,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着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共和社会事业、金融服务、新兴产业等领域。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需求。

3、强化招商引资

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提高、重点攻坚”的原则,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多元化实施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采取“以特招商、以优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数量质量,用足用活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4、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积极推进入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自治水平。深化国防教育,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5、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县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综合平台,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设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平安陵川、法制陵川”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县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我县“十二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刻编制而成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编制一个既符合陵川县情,又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真诚的希望各位代表继续抱着对陵川、对陵川人民负责的精神,提出你们的真知灼见,以便我们作进一步的修改、充实和完善,真正使“十二五”规划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责任编辑:政府信息中心 )

  

    分享到: